药师日记利奈唑胺才是“元凶” 医院罗吉敏 今天拿到2床的血常规报告单,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内,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2床是一位79岁的老爷爷,因“咳嗽、咳痰1月余,伴发热1天”入院,入科后给予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经治疗病情逐渐好转,但前些天因受凉病情出现了反复,痰培养多次回报MRSA,故予利奈唑胺继续抗感染。接下来的几天,老爷爷咳嗽咳痰一天比一天少,体温逐渐降低至正常,各项感染相关指标也均无异常,但是,从1月13日开始,这位老爷爷的血小板计数突然下降,才77×/L,当时高医生就加用了升血小板胶囊,但15日的血小板计数更低,于是我开始怀疑是不是利奈唑胺引起的不良反应?所以我立马翻阅了诊断书、生理书,看了国内外关于利奈唑胺的相关文献,才明确了致使老爷爷血小板突然降低的原因。首先,血小板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性损伤、急性白血病、巨幼细胞贫血、骨髓纤维化晚期、ITP、SLE、恶性淋巴瘤、上呼吸道感染、输血后血小板较少症、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肝硬化等等,通过对他既往史的详细了解,结合住院期间各项指标,排除了各种血液系统疾病可能。从以上常见的诱因来看,相关的可能就是肺部感染控制不好,感染加重,血小板消耗增多,但是在老爷爷血小板低的时候感染已经得到控制,症状也好转了,到底是为什么呢?国内外关于利奈唑胺的相关文献提到:利奈唑胺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女性、治疗周期长、联用3种以上抗生素、基础血小板计数低、低血清白蛋白水平及肾功能不全,且年龄和基础血小板计数为独立因素。此刻,我的疑问得到了解答,高危因素里面他就有三个,其中高龄还是独立因素,这个血小板持续降低有很大的可能就是利奈唑胺引起的了。于是我把了解到的信息转述给了高医生,建议先停用利奈唑胺,继续服用升血小板胶囊,同时复查血常规,鉴于老爷爷的感染已经有所控制,病情较前明显好转,高医生采纳了我的意见,停用了利奈唑胺。 老爷爷的事给我提了一个醒:老年人很容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但因为基础疾病很多,不易察觉,一旦发生主要考虑的还是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我想以后如果再发生类似的事情,我会多考虑一些,当然也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便于更全面地看待问题。不是有人开玩笑说临床药师是superman吗,既要懂医,也要懂药,会统计,还能当秘书,哈哈,我觉得未来的某一天没准儿自己就真成superwoman了。 对一个年轻的临床药师来说,“刨根问底、充满好奇”是一种潜质,不放过任何一个疑惑,主动为这个疑惑寻找答案,将这个答案与人分享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这样的理论-实践-理论阶梯式的上升毫无疑问会塑造出无数的“superpharmacist”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逐渐增加。 应谨防4种情况伤药效。用药种类越多、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以下4种情况应尤其注意:1、药物交叉反应,即一种药对另一种或几种药效果有影响;2、某些疾病引起或加重药物不良反应;3、食物或饮料影响药效;4、酒精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降低药效,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举例来说,治疗心绞痛的药物硝酸甘油不应与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同时服用,否则可能发生危险;磺脲类降糖药在与阿司匹林等一起服用时,可能增大低血糖风险;降压药、降糖药、安眠药等与酒精合用,可能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药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帮助患者减低用药风险。 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dmk.com/mbyyy/169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