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现代人长期伏案工作,整天手机不离手,网上流行的一个段子:从前不离不弃是夫妻,现在不离不弃是手机,一机在手,天长地久,机不在手,魂都没有,长期这样的状态就会导致气机瘀滞的病态存在,久而久之免疫力下降,疾病随之而来。01刮痧对于大家来说都不陌生了,现代人更是将刮痧应用防病治病、美容美颜等多个领域。它采用刮痧工具(刮痧板或者牛角刮板),按照一定的手法在选定的体表皮肤上进行刮拭,使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的瘀点,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和保健强身。02临床上最常见的是针对一些三天两头一受寒就感冒咳嗽的患者,一般七到十天左右背部刮痧一次,连续三到五次以后,明显免疫力就提升很多,不容易受风,后背不容易怕冷,也不容易被人传染感冒了。下面给大家分享几个穴位来提高免疫力。1、膻(dan)中,它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往上一寸六分是玉堂穴。膻中穴是八脉交会穴的气会,又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募穴,这可是一个开心穴,平时心情郁闷的时候,可以轻轻敲打一下,也可以刮痧,可以让人心情愉悦。2、中脘穴,在肚脐和胸剑联合的中点。这是我们的六腑之会,脾胃不好的孩子可以多按揉中脘穴或者用艾条悬灸15分钟,注意艾灸的时候温度一定只能温温的,不能明显感觉到热更不能烫。它既能帮助孩子的脾胃运化,增强免疫力,还可以长肉增高。3、大椎穴,是人体最重要的穴位之一,是手足三阳和督脉的交会穴。督脉统率全身阳气,故大椎穴又被称为“阳中之阳”,具有统领一身阳气的作用。适当刺激大椎穴可振奋阳气,调节全身气血,提高肌体抗病能力。4、大鱼际,指的是人的手掌正面拇指根部,下至掌跟,伸开手掌时明显突起的部位。双手相互摩擦3-5分钟,使整个手掌发热。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强化身体新陈代谢,所以能增强体质,防治感冒、咽痛等。03 注意事项 1、操作时选择避风处,以免感受风寒外邪而加重病情或引起感冒。2、刮痧前要洗手,刮痧器具要消毒,刮痧用具边缘要钝滑,避免划伤皮肤。3、气虚血虚、胸痹心悸、皮肤过敏或皮肤上有创面、有心脑血管疾病、白血病、过敏性紫斑症、血小板减少症等,在医师指导下合理进行刮痧。孕妇、出血性疾病、心力衰竭、全身浮肿等患者禁忌刮痧。4、刮痧后,宜食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第一次刮痧后3~6天,痧退后再进行第2次刮痧。5、刮痧后4-6小时不宜洗冷水澡,不宜受风;刮痧后饮温开水一杯,不仅能补充体内津液,还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治未病科简介 医院治未病科,针对个体健康状态,运用中医药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结合现代健康管理手段和方法,系统维护和提升个体人整体功能状态,管理个体人健康状态风险,实现“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复发”的健康目标,达到预防疾病及健康长寿目的,在现阶段以“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作为主要功能定位。重视连续、动态、全程的管理,并充分发挥服务对象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求得长远效果。科室分设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体质辨识区、健康咨询与指导区、传统疗法区。服务对象 (一)健康人群热爱健康、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但由于健康知识不足,希望得到科学的、专业的、系统的、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与指导,并拟通过定期健康检查评估,保持健康的人群。(二)体质失调人群中医体质辨识符合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等偏颇体质者。(三)亚健康人群即自觉有不适或衰退表现或憔悴而又不符合医学有关疾病的诊断标准的人群,如有易感冒、易疲劳、易失眠、易动怒、易紧张、记忆力减退、性生活冷淡、腰酸背痛等症状以及由于学习工作压力强度、生活烦恼导致身心俱疲的人群。(四)病前状态人群体检有理化指标异常,自觉症状不明显,但容易发展为某类疾病的人群,如高尿酸血症、糖调节异常、血脂异常、临界高血压、肥胖、腰肌劳损、颈肩腰腿痛、代谢综合征、经前综合征、胃肠功能紊乱的人群。(五)慢性病人群已确诊有各种慢性病如肩周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慢性胃肠炎、类风湿关节炎、肺气肿、哮喘、冠心病患者或急性病恢复期如中风后、心梗后等目前处于稳定期的人群。(六)特殊人群发育期少年儿童、孕期妇女、备孕夫妇、老年人等有中医调养需求的人群。服务项目 (一)治疗疾病类1)各种疼痛(头颈肩背腰及膝肘腕踝关节痛、痛经)2)睡眠障碍(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睡眠颠倒、异态睡眠等)3)情绪障碍(焦虑、抑郁、强迫、双向障碍等)4)代谢综合征(中心性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黏、高尿酸及高脂肪肝为表现的代谢疾病)5)教师职业病(咽炎、静脉曲张、颈椎病)6)面部美容(痤疮、过敏、瘦脸、祛黄祛斑、美白养颜)7)冬病夏治(二)调理预防类1)中医体质减肥2)孕前产后调理3)九种体质偏颇的调理4)更年期综合征调理5)膏方调理(治疗类膏方、养生类膏方)(三)治疗调理方法针药并用,突出非药物疗法,如无痛腹针、落脏腹针、靳三针、平衡针、耳针、蜂针、刃针、针刀、推拿、整脊、火罐、刮痧、推拿、药物、熏蒸、耳穴压豆、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穴位贴敷、雷火灸、热敏灸及长蛇灸等。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