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您是否有过皮肤粘膜出血,医院检查发现自己的血小板减少,这个时候您有可能患了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这种疾病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是自身抗体介导的一种获得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机体内免疫功能异常导致的血小板破坏增多和血小板生成减少所致,是我们最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在成年人群中,ITP发病率为5-10/10万,60岁以上老年人是高发群体,育龄期女性发病率也高于同龄男性。在儿童群体中,ITP是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年发病率约为4-5/10万。日常生活中对于这些人群我们要格外注意。ITP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根据血小板减少的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主要有两大类症状:一类表现是出血相关症状,根据患者血小板减少的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血小板计数低于50×/L时有潜在的出血风险,会导致皮肤黏膜出血(出血点、紫癜、口腔黏膜血泡,最常见)、鼻出血、严重出血(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血尿,不常见)等。轻度的血小板减少、瘀伤、粘膜出血会影响患者的生活方式,严重的会导致死亡。因此,ITP也是一种可以致死的“良性”疾病。另一类患者表现为乏力、嗜睡、抑郁和精神不振等。由于ITP疾病本身所致和可能的出血风险导致的患者精神紧张,部分ITP患者会出现明显的乏力、嗜睡和抑郁等精神症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大多数ITP患者如果不治疗的话,最终会发展为慢性ITP,只有不到10%的ITP患者可自发缓解。严重出血患者比如颅内出血,导致终身致死性风险达5%,同时发生血栓栓塞和感染的风险也会增加。根据研究显示,ITP患者的死亡率比健康人群高60%。同时ITP患者的生活质量比普通人群、健康人群、高血压、关节炎和癌症患者差。得了ITP怎么办?一旦您被怀疑或被告知患了ITP,首先要保持镇静。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您的血小板计数及是否存在出血症状,为您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要积极配合医生坚持治疗,治疗方案才能奏效,疗效才能保证。要相信科学,不要有病急乱投医,迷信什么“偏方”而耽误治疗。作者:全日城责编:刘为易吕妍排版:忘羡全日城,副主任医师,博士,中医院血液科。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中西整合血液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分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精准医学分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研究领域: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及老年急性白血病中西医结合诊治策略。专攻MDS、MPN、再障等血液系统常见病。

长按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dmk.com/mbyzl/1342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