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是常见的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常用的治疗包括激素、免疫制剂、切脾、中药等。在我国,由于临床医学宣教不够充分,加上许多不正确的观念,或过度治疗常见,或患者对上述治疗常常产生抵抗,治疗的依从性较差,效果不甚理想,存在许多难治、复发的病例,患者往往失去治疗信心。

  其实,许多难治和复发的患者再次经过上述治疗仍然有效,甚至彻底缓解和痊愈。关键是医生和患者要纠正认识误区,树立正确治疗的理念和信心,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放能取得最佳疗效。那么,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治疗期间存在的误区主要包括三点,血液病治疗资深专家丁应勇为您详解。

  一、误诊误治

  目前,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尚缺乏“金标准”或特异性诊断指标,甚至还是排除性诊断,必须结合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多次血小板计数、外周血涂片、血小板自身抗体,甚至骨髓涂片和活检,排除其他血小板减少的情况,如假性血小板减少(多为采血时应用抗凝剂EDTA引起)、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如药物性血小板减少、再障、MDS、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等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还有病毒感染后、化疗、放疗后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方能诊断血小板减少症。另外,对激素治疗有反应也是支持血小板减少症诊断的重要依据。因此,不能见到血小板数目低下,一时又找不到“正真原因”,没有进行相应的排查就诊断血小板减少症,以免误诊而采用错误的治疗。

  二、过度治疗

  血小板减少症为自身免疫性、良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目的是使患者的血小板数目提高到安全范围,防止严重出血,降低病死率,而不是使血小板数目达到正常范围。因此在临床中如患者血小板大于30×10^9/L,无出血表现,且患者不从事增加出血危险的工作或活动,可不予以治疗,但应随访观察。若血小板低于30×10^9/L,或有高血压、感染、外伤等因素,或服用抗血小板积聚药物等,需要进行治疗干预。对于不需要治疗干预的患者,如过度治疗会增加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严重者会有生命危险。对于需要治疗的患者也要结合出血危险、疗效、副作用、患者的依从性等,综合考虑,采用适当的个体化治疗,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副作用。

  三、治疗不充分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首选药物,强的松片通常从1mg/kg开始,也可按等量换算的方法应用甲泼尼龙片。一般应用7-10天血小板上升,2-4周达到高峰值,血小板稳定后可逐渐减量激素用量,以每天强的松5-10mg或等量的甲泼尼龙维持治疗3-6月或更久。若激素治疗4-6周后,患者血小板仍未升高,说明强的松治疗无效,应迅速减量至停用。在临床中,常常遇到三种情况导致治疗不充分:一是激素减量过快,在血小板尚未稳定时就开始减量,或稳定后减量太快。二是停药过早,不做维持治疗。三是激素用量不足,包括开始剂量和维持剂量,主要是担心长期应用后的诸多副作用。应在临床治疗上强调初始治疗足量(可根据体重计算激素用量)、减量适当和个体化、较长时间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的激素量见上述)的重要性。也应教育患者按照医嘱用药,不能自行停药而前功尽弃,也不能自行减量激素而影响疗效。

  难治和复发的患者治疗问题该如何解决

  难治和复发的患者治疗比较棘手,患者要克服悲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治疗期间要有耐性和信心。常见的情况有频繁换医生或专家、不注意生活起居、过度劳累、感冒诱发等等。很多血液病患者在经过激素治疗反复发作和多种药物副作用以后把治疗希望转向了中医治疗并且看到了康复的希望。

  中医治疗血液病,首当重视辨证论治

  《黄帝内经》认为,血液病的致病因素多为“邪毒”所致,如放射线、化学药品、农药、病毒、细菌等均为中医“邪毒”范畴,中医角度主张用“扶正祛邪”的论点来进行治疗。结合公元前27世纪以来的中医古法理论,传承于中医世家、接受现代医学熏陶的丁应医院血液科专家组吸收前人之所长,古方之精华,确立了血液病治疗“清、调、补”的重要理念,并融会贯通,独创出古法中医结合现代中西医理论的血系激活重建疗法。

  血系激活重建疗法具有“八辩、五衡、三治”的治疗特点。三者相辅相成,清除人体淤毒,调和气血,修复五行脏腑,可达到血液病的全面康复。传承古老东方的中医智慧,应用“清调补”东方养生三步法则,阐述了“标本兼治”中医之道的至高境界,并具有后患者满意,无任何毒副作用。

欢迎







































斑鸠菊注射液
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dmk.com/mbyyy/882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