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艾曲泊帕作为在中国上市的第一个口服TPO受体激动剂(TPO-RA),已经在国外临床应用十年,经过了多次大规模临床试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数据。在中国,艾曲泊帕已被广泛应用于既往治疗不佳的慢性ITP患者,但艾曲泊帕往往被认为需要长期维持使用,患者不能停药。近期,一项II期、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探讨了这一问题,医脉通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杨仁池教授结合自身的临床诊疗经验,就艾曲泊帕的早期使用、减停时机及预测因素谈谈他的看法。

杨仁池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与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亚太血友病工作组指导委员会成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止血与血栓分会副主任委员

医院学会罕见病分会常务理事

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血管生物学组副组长

中国罕见血液病工作组组长

全国血友病协作组组长

医脉通:艾曲泊帕在中国已经上市将近3年,但多用于既往治疗不佳的慢性ITP患者。那么,艾曲泊帕更早期使用是否可行呢?

杨仁池教授肯定是可以的,我们任何一个药物治疗,不仅仅是艾曲泊帕,我们用在新诊断的或者说是持续性的ITP患者,肯定比慢性的或者是那些所谓难治性ITP患者,它的缓解率要高很多,这是一个共性的。过去坚持一线或初始治疗使用激素或者丙种球蛋白,是因为在TPO受体激动剂上市之前,没有其他更好的、更快速有效的、更安全的药物。就目前而言,我个人仍然认为不管叫一线或者说是初始治疗都是激素,但是以艾曲泊帕为代表的TPO受体激动剂应尽快开始使用,同时尽早停用激素,来减少激素长期使用相关的副作用。近期一项前瞻性、多中心II期ESTIT研究1,纳入52例未接受其他任何二线治疗药物的新诊断或持续性ITP患者,接受艾曲泊帕二线治疗24周。可看到相较于欧美慢性ITP患者,所需药物剂量更低,在24周时患者中位剂量仅为37mg/d。38%的应答者在减停药后24周仍能维持持续应答。ESTIT研究结果也提示了早期使用艾曲泊帕治疗的获益。

医脉通:既往对使用艾曲泊帕停药后持续应答(SROT)的报道情况如何?为什么艾曲泊帕能诱导SROT?

杨仁池教授在过去的治疗中,通常都是由糖皮质激素或者其他的一些广谱的免疫抑制剂,诱导一部分ITP患者获得持续应答,主要是指停药以后能够维持血小板在相对安全水平在半年或者更长的时间。那么我们艾曲泊帕上市以后,不管是国外的研究,还是国内我自己牵头负责的研究,包括我们真实世界的研究2,也都证明了30%左右患者可以获得一个持续应答。

机制上来讲,一方面,艾曲泊帕迅速增加血小板数量从而激活一系列免疫调节机制诱导抗原耐受。另一方面艾曲泊帕本身也具有免疫调节作用3,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使用后,可直接或通过升高TGF-β水平使Treg活性增加,降低APRIL水平促进B细胞成熟,和通过调节单核细胞FcγR平衡,纠正ITP患者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这均为艾曲泊帕诱导ITP患者停药后持续应答的潜在免疫调节机制。

医脉通:您认为什么样的患者可考虑减停艾曲泊帕?实现停药后持续应答的预测因素有哪些呢?

杨仁池教授我个人认为目前为止,还没有指标能够准确预测艾曲泊帕停药以后是否能够持续应答,如果是不考虑治疗费用,建议患者长期使用艾曲泊帕。国际上超过十年的临床观察证明长期使用艾曲泊帕疗效持久可靠并且安全性良好4,艾曲泊帕长期使用没有既往临床医生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dmk.com/mbyxg/1325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