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产科成功为一名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孕妇实施计划分娩,母婴平安出院。

29岁的小丽,2年前被发现患有血小板减少症,间医院就诊。可是就在去年10月份,小丽意外怀孕了,刚刚怀孕2个月就出现了流产的症状,曾在外院保胎治疗。孕期间断性地阴道流血,怀孕7个月时出现严重的全身水肿,并出现无诱因的双下肢皮肤瘀斑,于超过预产期4天转入我院血液科就诊,检查发现:血红蛋白66g/L(仅为正常孕妇血红蛋白含量的一半!),血小板11X/L(几乎为正常孕妇血小板的十分之一)。经过激素及输血等综合性治疗后,因为超过预产期10天转入产科。

产科检查发现:小丽全身水肿,双下肢散在瘀斑,无黄疸,宫高30cm,腹围cm,胎心音次/分,颈管长2.5cm,质中,居中,宫口仅容1指,头先露,S-3,骨盆测量未及异常。血常规化验如下:

诊断: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妊娠合并中度贫血、孕41+3周、孕2产1、头位、未临产。

难题摆在了产科医务人员面前:

什么时候终止妊娠?是继续治疗血小板减少呢?可是小丽已经超过预产期10天了,如果继续等待下去,胎盘功能减退可能随时出现胎死宫内情况;如果立刻终止妊娠,可是小丽血小板太低了,存在发生严重产后出血的可能。难!

以什么方式终止妊娠?如果剖宫产终止妊娠,麻醉的风险问题、术中术后出血风险的问题、子宫切口愈合的问题等等;如果阴道分娩,产程管理的问题、产后出血的问题等。难!

在与小丽和家属们进行病情交流时,小丽流露出了想“自己生”的愿望。面对这样一个重度血小板减少症、中度贫血的孕妇,产科医务人员经过综合评估后,决定为小丽实施计划分娩,帮助她实现阴道分娩的愿望,同时制定出分娩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应急预案。

于是,这一天,启动了计划分娩全套方案:备血、防治产后出血、促宫颈成熟、新生儿复苏、继续纠正贫血、稳定体内仅有的血小板、胎心监护等,功夫不负有心人,小丽与医务人员密切配合,终于于当天下午17点14分顺利经阴道分娩一个体重g的小公主,小丽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是为什么?

血小板是人体参与止血作用的重要细胞,如发生血小板减少,将可能引起身体各器官的出血,从而影响脏器功能,甚至危及生命。血小板减少是妊娠期较常见的一种合并症,据报道,其发病率约为10%左右,可由多种内科合并症和妊娠并发症引起。血小板数量的减少和功能的异常引起的严重的出血和贫血,会造成不良妊娠结局,增加孕产妇及围产儿患病率和死亡率。

导致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又称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这种疾病的特点就是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增多,血小板更新率加速。该病不影响生育,因此合并妊娠者不少见,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

2、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大多是由免疫异常所致。血小板破坏原因与血清内存在抗血小板抗体有关。妊娠期如果是这种疾病出现血小板减少,也必须立即入院治疗。

3、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肿瘤髓内浸润等疾病都可能导致妊娠期血小板减少。

4、微血管病:微血管病使血小板破坏加快,导致血小板减少,主要是因为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小血管炎、严重感染等,在这些疾病中,血小板减少常伴红细胞破坏所致贫血。

5、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使血小板在脾脏内阻留和破坏增多,引起血小板减少,除有脾脏增大及血小板减少外,还有白细胞减少及贫血,且有引起脾功能亢进的原发病如肝硬化、疟疾等。

6、Evans综合征:这是ITP伴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一种综合征,除有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症状外,还有黄疸、贫血等征象,Coombs试验常出现(+)。

温馨提示:妊娠期一旦发现血小板减少,医院查明原因学科简介医院产科长期致力于”促进自然分娩、保障生殖健康“的研究,在全市率先开展了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技术、气囊助产技术等,鼓励孕妇产程中应用自由体位,擅长采取综合性管理措施促进阴道自然分娩,尤其是擅长高危妊娠的管理及处置,如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妊娠并发症等,连续4年来,剖宫产率稳定在23%~28%,有剖宫产史的疤痕子宫妊娠孕妇阴道分娩成功率(顺利阴道分娩的疤痕子宫孕妇数/同期入院分娩的疤痕子宫孕妇数)稳定在44%~47%。为了切实提高孕产妇的健康水平,保障生殖健康,全体产科医务人员愿与您共同努力!

产房联系-

产科联系-

产科心手相牵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看最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dmk.com/mbyhl/942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