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盛晴魏瑗赵扬玉

作者单位:医院

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孕期监测

由于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为排除性诊断且无特异性的诊断指标,因此当孕期发现血小板进行性降低时应完善凝血功能、肝功能、抗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抗体等检测。骨髓穿刺术及抗血小板抗体的检测较少用于PAT诊断,但可能对预测母胎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虽然PAT引发母胎不良预后的风险较低,但产检时应动态监测血小板水平,尤其是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等疾病鉴别困难时,根据患者血小板水平及下降速度,可每2~4周复查。PAT在妊娠34周后血小板水平开始显著下降,因此当超过34周发现血小板计数低于80×/L时,应每周监测其水平。产后1~4个月应复查血小板计数,以监测其是否恢复正常。另外Minakami等[1]认为PAT也是妊娠期急性脂肪肝、HELLP综合征等发生的高危因素,因此晚孕期血小板水平低于75×/L,尤其是合并产科高危孕妇者须加强对血小板水平及凝血功能等项目的监测,以尽早发现严重病情。

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围产期结局

PAT被认为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的妊娠期血液系统疾病,很少引发胎儿或新生儿血小板减少,且不增加母胎出血风险。Jensen等[2]通过对例孕妇及新生儿血小板水平检测发现当孕妇血小板水平75×/L时,并不增高产后出血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但也有研究显示,当血小板减少(<50×/L)时将增加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低Apgar评分以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的风险。Parnas等[3]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例重度血小板减少与例血小板正常水平的孕妇进行比较,发现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更易发生早产,在除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混杂因素后仍有相关性(OR=3.14)。而且Jensen等[2]的研究也提出当孕妇血小板水平50×/L时,发生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风险相应增加(OR=4.6),其中重度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OR值为7.8。且Grzyb等[4]通过对45例抗血小板抗体阳性同时血小板计数50x/L并需使用激素或输注血小板治疗者研究发现,其新生儿低血小板血症及1分钟Apgar评分低有相关性,因此提出抗血小板抗体检测虽然对于PAT的诊断和鉴别有局限性,但可用于预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围产结局的发生有一定意义。卢昆林等[5]通过对65例PAT孕妇随访发现其产后出血发病率为3.07%,这与正常人群产后出血的发生率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也有个案报道PAT产妇因合并宫缩乏力而发生产后出血,因此虽然PAT并非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但可能会加重凝血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6],因此针对重度血小板减少且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孕妇,产前应准备血源以及其他止血措施,警惕产后出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MinakamiH,YamadaH,SuzukiS,etal.Gestationalthrombocytopeniaandpregnancy-inducedantithrombindeficiency:progenitorstothedevelopmentoftheHELLPsyndromeandacutefattyliverofpregnancy[J].SeminThrombHemost,,28(6):-.

2.JensenJD,WiedmeierSE,HenryE,etal.Linkingmaternalplateletcountswithneonatalplateletcountsandout







































白癜风的症状
白癜风有哪些类型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dmk.com/mbyhl/940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