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手足口病发病的高峰,如何应对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是什么病?有传染病性吗?这两种疾病的高发期,怎么预防?患儿怎么护理? 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是怎么感染和传播的?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疱疹性咽峡炎在病原体和传播途径上与手足口病类似。 疱疹性咽峡炎需要隔离吗?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类似,均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对5岁以下的儿童(特别是幼托儿童)威胁较大。病原体可通过上述途径传播,因此,对于患有疱疹性咽峡炎的儿童,建议按照手足口病进行管理,严格居家隔离至少14天。 预后怎么样? 大多数情况下,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预后较好,有自限性。少数病程较长。少部分手足口病(特别是低年龄儿童,尤其7-12月患儿)可发展为重症病例,通常在发病后1-4天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以及肺水肿和循环障碍等,重症手足口病进展迅速,需要及时就诊。 需要警惕手足口病患儿出现如下症状: ①持续高烧不退 ②睡眠惊跳 ③头痛、呕吐、精神差、嗜睡、烦躁不安、肢体抖动 ④呼吸困难、口唇发绀 ⑤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 ⑥心率增快或减慢 怎么护理? 01 隔离 发生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特别是幼托儿童,应当注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暂时居家休息,不去幼儿园上课;家里应定期打开门窗进行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02 观察 病情是否有加重的趋势、是否出现上述需要警惕的症状等,可以定期对患儿进行体温测量,一般4小时测量1次,如果出现发热(体温超过38.5℃)每1-2小时测量1次,并要注意有无寒战、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幻觉甚至抽查等情况,并及时送医进行治疗。 03 饮食和生活方式 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咸、酸、辛辣等),饮食主要以流质、半流质食物为主,宜清淡、易消化。就餐后可用温水漱口,并用肥皂洗手,避免出现重复感染或交叉感染。发病的1周内,以休息为主,应当限制患儿的活动量以防止过度疲劳。 04 皮肤护理 患儿皮肤应当保持清洁,避免穿紧致的衣服,注意保持干爽。患儿的指甲及时进行修剪,避免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应当保持臀部清洁和干燥。若疱疹破溃,可用碘伏等刺激性小的消毒剂进行涂抹。 05 消毒工作 家里的玩具、奶具、碗筷和衣物、生活用品等应当彻底消毒。 患儿使用的奶具(奶瓶、奶嘴等)在充分清洗后,煮沸消毒20分钟; 患儿的衣服、被褥等可通过暴晒进行消毒,也可使用70℃以上的热水浸泡至少30分钟; 玩具、生活用具、地面、家具等不建议使用酒精进行消毒(病毒对70%的酒精不敏感,效果不大),需要用含有效氯浓度为mg/L的消毒剂(84消毒液)擦拭、浸泡或喷洒。 幼托儿童: 除上述提到的护理措施外,重要的是患儿的家长或监护人应当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应当积极医院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尽量携带孩子至正规医疗机构明确诊断,若诊断为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应当及时将病情告知幼儿园,并按要求隔离至少14天;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应当避免串门、去公共游乐场所、兴趣班等人群密集的场所。保护孩子避免出现重复感染或交叉感染。 如何预防? 目前针对手足口病的疫苗仅有EV71疫苗,为全病毒灭活疫苗,属于二类疫苗,如果接种,需要在“知情、自愿、自费”的前提下接种。 对于6月龄以下的儿童来说,接种越早越好,建议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以便尽早发挥保护作用,而5岁以上的儿童,则不推荐接种。 患过手足口病还需要接种吗?接种后是不是就不会再患手足口病了? 如果既往感染的手足口病明确是由EV71病毒引起的,则无需再接种;如果是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或者不能明确提供病原学诊断结果的),可以选择接种。 注意:即使已经接种了EV71疫苗,但仍可能感染非EV71病毒所致的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病原体种类广泛,常见的病原体包括CoxA16、EV71和其他肠道病毒,重症手足口病大多有EV17病毒感染所致,因此接种EV71疫苗能有效降低儿童发生重症手足口病的风险,保护儿童健康。 接种的禁忌症有哪些? 对于疫苗的任何一种成分过敏的孩子、正在发热的孩子、血小板减少症、免疫功能缺陷、癫痫、患有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急性发作的孩子不适宜接种。 (疫苗接种相关知识可在青白江区各接种门诊咨询)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北京哪家皮肤病医院好北京中科医院荣获品牌影响力企业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