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还是有一大部分的血小板减少患者并不了解此病的治疗方案有哪些,血液病专家史淑荣主任表示,关于血小板减少症,临床上的治疗方式有很多,具体的患者适合什么治疗是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情况等予以针对性的疗法选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方式有哪几种: 一般治疗 急性型及重症者应住院治疗,限制活动,加强护理,避免外伤。禁用阿斯匹林等一切影响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以免加重出血。止血药物对症处理也很重要,如: ①止血敏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血管收缩、缩短出血时间,还可加强血小板粘附功能,加速血块收缩。每次~mg,肌肉或静脉滴注,每次~mg加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2~3次/日。 ②安络血,可稳定血管及其周围组织中的酸性粘多糖,使血管脆性减低。10~20mg,每日三次口服,或6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ml静脉滴注 ③抗纤溶药物,如6-氨基已酸4~6g,加入5~10%葡萄糖水ml静脉滴注,后每次用1g维持,一日量最多不超过20g。止血芳酸,每次0.1~0.3g加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每日最大量0.6g。止血环酸0.25g,每日3~4次口服,或0.25g静脉滴注,每日1~2次。可酌情选用。 慢性型女性患者月经过多时,于月经来潮前10~14天起,每日给予肌肉注射丙酸睾丸酮50mg,至月经来潮时停用,常有较好疗效。 中西医结合 治疗的思路是从这种疾病的根本,调整免疫机能入手,使其整个免疫机能达到一个平衡稳定的状态,可以从根本达到治愈不再复发。 疗法细节: (西医)自血DBT血细胞改造修复治疗,是用一种设备,直接对患者的血液进行处理,清除掉血液中的一些有害成分,以及衰败成分,分离出优良的血细胞,结合药物,或是培养自体的免疫细胞回输,可以起到一个快速的调整免疫机能的作用。 (中医)出院之后服用中草药调理,可以达到一个治本的效果。 肾上腺皮质激素 急、慢性型出血较重者,应首选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提升血小板及防治出血有明显效果,然而停药后,半数病例可复发,但再发再治仍有效。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作用,从而使抗体被覆的血小板的寿命延长;改善毛细血管的渗透脆性,改善出血。 常用强地松,剂量;急性型时为防止颅内出血,需用剂量较大,2~3mg/kg/d,至血小板达安全水平为止。慢性型0.5~1mg/kg/d,一般需2~3周始能显效,然后逐步减少剂量,5~10mg每日或/隔日口服,维持期4~6个月。 出血较重者静脉滴注氢化可地松或地塞米松疗效好。肝功能差或长期服强地松无效者,改用强地松龙有时可以奏效。长期用药者应酌情加同化类激素(如苯丙酸诺龙)。 脾切除 脾切除是此病的有效疗法之一。脾切除有效率可达70~90%,术后复发率9.6~22.7%。长期效果为50~60%。 免疫抑制剂 环磷酰胺50~mg/d口服,一般2~6周才可奏效,缓解率30~40%,对骨髓抑制作用强。硫唑嘌呤50~mg/d口服,缓解率40%,需长期用药。长春胺生物碱可选择性地与单核巨噬细胞的微管球蛋白结合,抑制它们的吞噬作用和C3受体功能。长春新碱(VCR)0.mg/kg,每次1mg,或长春花碱(VLB)0.mg/kg,每次不超过10mg,溶于~ml生理盐水,缓慢静滴8~12小时,每7~10天一次,3~4次为一疗程,疗效较好。 免疫球蛋白 作用: ①抑制自身抗体的产生; ②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的FC受体的功能; ③保护血小板免被血小板抗体附着。 达那唑 (danazol,炔羟雄烯异恶唑)是一种合成雄激素,但其雄性作化用已被减弱。其作用可能是与恢复抑制性T细胞功能使抗体减少有关。剂量为每日口服~mg,疗程≥2个月,孕妇禁用,定期查肝功能。 输注血小板 用于有危及生命的出血患者或术前准备。6~20U/日,每输血小板2.5U(每单位相当于ml全血所含血小板),可使血小板升高10×/L。如先输注免疫球蛋白再输注血小板,可使血小板寿命延长。输注血小板易使受者产生同种抗体,影响以生输注效果。 血浆置换 适用于急性重症患者,以图在短时间内除去部分抗血小板抗体。每日交换血浆3~5单位,连续数日。 促血小板生成药 目前尚无有效的促血小板生成药。可用肌苷~mg,每日三次口服;或~mg静脉注射或滴注,每日1~2次。氨肽素1g,每日三次口服。核苷酸~mg,每日三次口服。 中医中药 中医辩证大多属气虚出血,宜用养气止血法,代表方为归脾汤。
〓
〓对疾病有不明白的问题可随时在
〓打字不方便或打字较慢可在北京白癜风哪家最便宜皮肤病专科医院哪家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