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春分,大地繁花似锦,正是拥抱自然,踏青郊游的好时节。但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小朋友们——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往往需要处处小心翼翼,不能充分享受这大好春光。恰逢3月20日是每年一度的“中国血小板日”,医脉通特别邀请方建培教授就近期团队发表的艾曲泊帕治疗儿童ITP的单中心经验1,浅谈儿童ITP患者的管理,希望能够帮助ITP患儿,安心拥抱美好“春日”。 方建培教授 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 中医院儿科主任,小儿血液专科主任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专科联盟副主委 中华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委员、基层儿科发展委员会主委 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分会血液专业学组组长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儿科临床与保健分会常委 儿童ITP患者的诊疗现状 原发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儿童年发病率约为4~5/10万,高于成人患者2。我国尚无基于人口的大范围的流行病学数据调查,但近年韩国和日本的国内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儿童ITP的发病率为分别为14.3/10万人年和8.4/10万人年3,4。 尽管儿童ITP是一个良性自限性疾病,80%的病例在诊断后12个月内血小板计数可恢复正常,但仍有20%左右的患儿病程持续1年以上,这部分患儿需要时刻警惕出血,活动非常受限,明显影响生活质量2。 由于ITP多为自限性,治疗措施更多取决于出血的症状,而非血小板数目。当PLT≥20×/L,无活动性出血表现,可先观察随访,不予治疗。儿童ITP的常规治疗选择通常参考成人的药物研究结果,考虑使用包括激素、免疫球蛋白等一线治疗药物,二线药物主要以促血小板生成和免疫抑制药物为主,如硫唑嘌呤、环孢素A、环磷酰胺和利妥昔单抗等。但无论哪一种治疗药物在儿童ITP患者中的研究数据都非常有限。特别是慢性儿童ITP患者,在治疗过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