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三大常规之首,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血常规化验单最常用到的项目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WBC)正常成人(4.0-10.0)×/L,新生儿(15.0-20.0)×/L,6个月-2岁婴幼儿(5.0-12.0)×/L。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可分为中性、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其中中性粒细胞正常值为50%-70%,嗜酸性粒细胞正常值0.5%-5%,嗜碱性粒细胞正常值0-1.0%,淋巴细胞百分率20%-40%,单核细胞百分率3%-8%。

1白细胞增多

白细胞增多最先想到的是出现感染,但你可能不知道,慢性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化学药的急性中毒也都会引起白细胞增多。

白细胞增多需引起足够重视,因其可能是慢性白血病的症状,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导致慢粒白血病的加速或急性病变。

2

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减少,作为医生,也许你首先想到的还是病理性疾病,但也要注意不要忽略生理性及药物的原因。

流行性感冒、麻疹、粒细胞缺乏症、再障以及白血病等疾病都会引起白细胞减少。

当患者正在服用磺胺类药物、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如头孢类)、抗甲状腺或者抗肿瘤药物时,都会引起白细胞减少,这时停用即可恢复。

而对于化疗的患者由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也会出现白细胞减少,可服用一些升白的药物。

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是血液中的重要「角色」,男性正常值(4.09-5.74)×/L,女性(3.68-5.74)×/L。

1红细胞增多

除了不明原因的慢性骨髓功能亢进引起真性红细胞增多,红细胞最多可达(7-12)×/L。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生理性原因可导致红细胞增多,如在机体缺氧和高原生活时,骨髓释放红细胞速度加快。

还有一种红细胞相对增多的情况,当大量失水如呕吐、腹泻、多汗、休克等时,血浆量减少,血液浓缩,则血液中各成分浓度相应增多。

但仅为一种暂时的现象,症状缓解后,红细胞趋于正常。其中可通过测定红细胞压积以了解血液浓缩程度,作为临床上补液量的依据。

2红细胞减少

不同原因的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等都会引起红细胞数减少。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Hb)——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其增减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同,并能更好的反映贫血程度。

男性正常值-g/L,女性-g/L。

1血红蛋白增多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病等病理性原因可引起血红蛋白增多。

在大量失水、严重烧伤的情况下,血液浓缩也会引起血红蛋白增多,但是这种情况需要特别注意,可能掩盖贫血的症状。

还有一些情况往往容易忽略,如患者在服用对氨基水杨酸钠、伯氨喹、维生素K、硝酸甘油等药物时,也会使Hb增多,故诊断疾病时要排除服用这些药物的影响。

2血红蛋白减少

(1)血红蛋白减少的程度=红细胞减少程度,多见于出血时。

而由于血红蛋白可与某些物质作用形成多种血红蛋白衍生物,因此也可用于诊断某些血液系统疾病。

(2)血红蛋白减少程度>红细胞减少程度,多见于缺铁性贫血。

(3)血红蛋白减少程度<红细胞减少程度,多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血红蛋白测定也可作为贫血严重程度的判定提供了依据,>90g/L为轻度,60-90g/L中度,30-59g/L为重度,<30g/L为极重度贫血。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可产生多种血小板因子,参与血液凝固,男性正常值(-)×/L,女性(-)×/L。

1病理性原因

多种情况都会引起血小板减少,如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会使血小板生成减少。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会使血小板破坏过多;脾肿大、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稀释会使血小板分布异常。

除了病理性疾病会引起血小板减少,还有在急性失血性贫血,脾摘除术后、骨折、出血后等创伤可见一过性血小板增多。

2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如在服用氯霉素时有骨髓抑制作用,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也可引起血小板减少;还有一些抗肿瘤药物、抗生素、磺胺药也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当然在血常规检查中,不是某一项指标的异常就能够确诊患有某种疾病,而是需要多项检查联合支持某种疾病的证据。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到您,如果您有这方面的问题需要咨询,可以点击下方的阅读原文或扫描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dmk.com/mbyzl/1313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