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IT)指抗肿瘤化疗药物对骨髓产生抑制机制,尤其是对巨核系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导致外周血中PLT计数低于正常值,是临床常见的血液学毒性反应。

新版CIT有哪些更新?

1.规范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阈值更新为PLT≤10x/L;

2.当PLT75x/L时应给予促血小板生长因子(rhTPO和/或rhIL-11预防性给予rhTPO的适应症,扩展至上一个化疗周期发生2级以上CIT的患者;

3.化疗联合放疗患者,发生PLT减少多于单纯化疗患者,更应重视和监测;

4.对于采用心脏毒性方案化疗的患者,优先推荐rhTPO治疗。

CIT表现

血小板计数

<50×/L,可引起皮肤或黏膜出血,同时患者在承受手术和侵袭性创伤性检查中存在一定风险;

<20×/L,有自发性出血的高危险性;

<10×/L,则有自发性出血的极高危险性。

CIT发生机制

化疗药物对巨核系细胞的抑制作用导致的血小板生成不足和血小板过度破坏。

CIT通常发生在化疗后3~4d,其最低点出现的时间和降低的幅度与化疗药物、剂量、是否联合用药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化疗次数有关。

由于化疗药物剂量累积造成的持续骨髓抑制,发生CIT的严重程度逐渐增加。

CIT诊断标准

1.外周血PLT<×/L;

2.发病前应有确切的应用某种能引起PLT减少的化疗药物,且停药后PLT减少所致症状与体征逐渐减轻或PLT计数恢复正常;

3.排除其他可导致PLT减少症的原因,特别是排除所患的基础病变和合并症后,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放射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和骨髓肿瘤细胞浸润等;

4.排除使用同样能够引起PLT减少的非化疗药物,如磺胺类药物等;

5.避免以乙二胺四乙酸(EDTA)作为检测样本抗凝剂所致的假性PLT减少症;

6.伴或不伴出血倾向,如皮肤上有出血点、瘀斑或原因不明的鼻出血等表现,甚至出现更加严重的器官组织出血迹象;

7.重新使用同样化疗药后PLT减少症再次出现。

CIT治疗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治疗注意事项

手术要求

需手术者,根据需要输注血小板或者使用促血小板生长因子,提高血小板到需要的水平。

如血小板计数为75~×/L且无出血者,需考虑使用rhTPO和(或)rhIL-11。

血栓的预防

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的风险比非肿瘤患者高数倍。

对于合并有VTE或者具有VTE高风险的肿瘤患者,在进行CIT治疗的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应用rhTPO时,血小板一旦恢复正常,应减量或停用,避免发生VTE。

CIT的二级预防

使用条件(符合任何一项)

(1)上一个化疗周期血小板最低值<50×/L者;

(2)上一个化疗周期PLT最低值≥50×/L但<75×/L者,同时满足以下至少一个出血的高风险因素

既往有出血史;

接受含铂类、吉西他滨、阿糖胞苷、蒽环类等药物化疗;

易导致血小板减少的靶向药物和易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化疗药物联用;

肿瘤细胞骨髓浸润所造成的血小板减少;

ECOG体能评分≥2分;

既往接受过放疗或者正在接受放疗,特别是长骨、扁骨(如骨盆、胸骨等)接受放疗。

使用方法

1.化疗结束后1~2d内开始使用rhTPO和(或)rhIL-11;

2.已知血小板最低值出现时间者,可在PLT最低值出现的前10~14d皮下注射rhTPO,U/Kg/次,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7~10d;

3.对于采用GC或GP方案者,可以在本周期化疗第2、4、6、9天皮下注射U/Kg/次。

诊疗流程图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推荐阅读:

肿瘤快报

为什么胖子更容易得癌,也更容易治疗?

NCCN非小细胞肺癌18点更新,你不可不知

化疗方案缩写易混淆?收藏1张表格就够了

致我们终将失去的蓝黑笔

编辑:晶晶王

本文首发:肿瘤时间

题图:shutterstock

徐朋朋

赞赏

长按







































头部白癜风怎么治疗最好
中科医院白癜风诊疗康复标准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dmk.com/mbyyy/964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