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信息: 小孙,女,12岁 居住地: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身高1米50,体重50公斤;既往体健。 疾病诊断: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病情病史经过 01、初次发病与诊疗 -10-10初始发病:小孙开始出现双下肢散在出血性瘀点,但没有明显的牙龈出血,也没有鼻血。父母以为是“皮肤病”,医院查血却发现有明显的“血小板减少”,建议立医院治疗。 -11-25成都就诊:医院查血常规、骨髓检查,确诊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因住院床位紧张,未能住院治疗。 反复在该院门诊治疗:激素冲击治疗×3天、间断予以静脉用人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35克×5天治疗,血小板提升不明显。 血液科医生诊断为: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医生建议:切脾治疗。 02、回当地寻求中医 因持续的门诊免疫治疗、丙球冲击治疗血小板减少,小孙一家已花费10余万元,经济无力承受,即回仁寿老家寻求中医治疗。 回当地后,医院查血常规发现血小板仅为个位数,在当地中医诊所开始中医治疗,仅治疗半月时间,发现血小板没有上升的任何迹象。 03、住院后切脾治疗 -02-04住院治疗: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查血小板4×10^9/升,白细胞8.19×10^9/升,血红蛋白克/升,仍然是只有血小板减少,再次予以免疫抑制治疗:激素、静脉用丙球冲击。 -02-08查血常规:血小板升至×10^9/升。 -02-09转普外科:行“脾切除”手术。 -02-10(术后第一天)查血常规:血小板升至×10^9/升; -02-12(术后第三天)查血常规:血小板×10^9/升; -02-15(术后第六天)复查血常规:血小板×10^9/升,安排出院。 04、血小板重回低谷 小孙出院后回到仁寿县家乡,按照医生的医嘱定期查血小板。 -02-23查血常规:血小板×10^9/升,完全正常水平。 -03-03查血常规:血小板1×10^9/升,恍若恶梦一般。提示本病再次复发,切脾治疗完全失败。 立即返医院血液科,重复激素+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疗效甚差,该院医生推荐到我院血液科治疗。 05、中医药的希望之光 中医中药的初诊时间为-03-14。 -05-22查血常规:血小板38×10^9/升; -06-20查血常规:血小板38×10^9/升; -08-14查血常规:血小板55×10^9/升; -09-10查血常规:血小板93×10^9/升; -09-23查血常规:血小板×10^9/升; -10-28查血常规:血小板×10^9/升。 目前在进一步稳定维持治疗过程中,显然,中医中药的治疗已取得显著的疗效,这是常规免疫抑制治疗、切脾治疗无效情况下取得的疗效。 病例讨论及分析 1、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从现代医学角度出发的认识,都认为与免疫有关,所有的治疗都在于切断免疫导致的血小板的破坏。但是为什么持续、强力、规范、足量、标准的免疫抑制治疗无效,或者仅有短暂的疗效,甚至切脾这一招数也失灵呢?其中的原因值得大家思考。大胆猜测:免疫不是现代医学认为的血小板减少的唯一或者重要致病因素。有可能有其它机制的参与,或者多因素、多发病机制、多器官功能交错的综合发病机制,才是现代医学认为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深层次原因和发病机制。因此,仅仅免疫抑制治疗,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2、中医治疗本案例的成功实际并非个案,在微博“医院血液科刘松山”、本白癜风医院哪个好专治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