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因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人体而引发的感染性疾病。该病突出的临床表现为发热,且以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为特征。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在40℃以上,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伴有乏力、明显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部分病例有头痛、腹泻、肌肉酸痛等。重症病例可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而死亡。 该病传染源尚不清楚。患者可做为传染源,患者的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具有传染性,有出血表现的患者可以作为传染源造成感染。 传播途径尚不清楚,部分病例发病前有明确的蜱叮咬史,并在蜱中分离到病毒,但不是被蜱虫叮咬就一定发病,而且很多病例没有发现被蜱虫叮咬过。接触患者血液和血分泌物可导致感染。 二、如何防治“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1、应当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不要穿凉鞋;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等;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 2、一旦发现有蜱叮咬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不要生拉硬拽,以免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伏或酒精等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3、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和体征,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临床医生对该病要保持高度警惕,对于有上述流行病史、发热等临床表现且外周血血小板和白细胞降低者,要按疑似病例及时进行治疗,以降低该病的死亡率。 4、生活在丘陵、山地等地区居民,要做好庭院、屋舍环境卫生清理,消除媒介生物滋生环境,必要时采取杀灭蜱等措施,降低生产、生活环境游离蜱密度,对饲养家畜身上附着蜱要及时进行杀虫清理。杀虫药剂可用高效杀虫剂(如氯菊酯)或倍硫磷等农药。 5、各级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对专业人员培训,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诊治能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6、要做好对有出血症状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隔离,医务人员、家属和陪护人员等与患者接触者要做好个人防护,以免密切接触感染患病。 赞赏 长按白癜风怎么医治白癜风治疗去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