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医院检验科邱伟 “你好,是检验科么?我是ICU,为什么我的病人血小板这两次越输越少呢”你们再复查一下吧。 “喂,是检验科么?我是血液科,怎么我的病人这几次输了血小板,你们测得没变化呢?你们机器是不是出问题了” 这是上班以来第二次接到这样的电话了。是呀,为什么血小板会输注后没有升高甚至会越输越低呢?看看早上和中午的质控没出问题,重新复查标本也和原来数值一样,再看标本没有凝块,标本量也足够;涂片镜检未见血小板聚集,排除EDTA依赖和抽血异常;未见大血小板;机器一直正常运转,也都没问题。难道这件事另有蹊跷?我决定探个究竟。 通过和科里前辈的交流以及文献的报道,笔者获得以下收获: 先分享一个概念,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transfusionrefractoriness,PTR):患者在输注血小板两次或多次以后未见血小板计数有效提高,且临床出血症状未见改善,认为血小板输注无效。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是否出现了PTR?为什么会出现PTR?出现PTR该如何处理?如何避免PTR的产生? 一、临床如何判断出现PTR 临床判定PTR主要量化依据为输注前、后1h,输注后24h患者的血小板计数。通常以血小板增加校正指数(CCI)和输注后实际血小板回收率(PPR)作为量化的判断标准。 CCI=(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患者体表面积(m^2)/输入血小板总数(10^11)×。 PPR=(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L)×血容量(L)/输入血小板总数×2/3 结合患者临床出血症状有无改善判定,连续两次或以上出现在输注ABO血型相合血小板后1h的CCI、输注24h后的CCI,或输注后1h的PPR30%、输注后24h的PPR20%,则认为出现PTR[1]。 二、为什么会出现PTR 主要包括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 免疫因素包括HLA抗体,ABO血型不合,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等。这里的HLA同种免疫作用是最常见的因素占到80%以上,尤其是需要长期反复输血或者输注多个供者血制品的患者,体内可产生同种异型的HLA抗体。 非免疫因素主要是原发病导致(如DIC,脾大,发热,感染及应用抗生素等),血小板的质量和数量也算是非免疫因素的一种,多数PTR是由非免疫因素引起[2]。 三、实验室如何诊断PTR 简要介绍几种主要方法。常用的血清学方法有淋巴细胞毒试验,混合被动血凝试验,血小板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单克隆抗体特异的血小板抗原固定试验。 四、如何预防和处理PTR 非免疫因素: 1、控制血小板质量,尽量单采少白细胞血小板,从而减少抗原量;尽量输注新鲜的血小板。 2、努力寻找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免疫因素: 1、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减少不合血小板的输注; 2、进行血小板HLA配型,选择更为相合的血小板; 3、采用抗原阴性的血小板,减少免疫反应的机会; 4、输注白细胞滤过血小板减少特异性抗体产生的途径。 目前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问题在临床上得到的鐪嬬櫧鐧滈鐨勫尰闄㈠摢涓ソ鐧界櫆椋庡彂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