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健康请注意# 最近很多孩子看病时,都会做一项检查——血常规。 看着“天书”一样的报告单,上上下下的箭头,家长们是一脸懵:这都是啥意思? 去问医生,忙到飞起的他们也许只有空告诉你几个字:可能有感染。 那到底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这些箭头代表什么意思?报告单又在传递哪些信息?今天我们带着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血常规,也叫全血细胞计数。其检查结果可以帮助医生检测和诊断一些疾病,比如贫血、感染、出血等。 主要检测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这三大类血细胞,而每一类血细胞都有它的功能和特点,增多或减少都在提示一些信息。 1.先看白细胞也就是化验单上的这个部分。 白细胞具有强大的免疫防御功能,在病原体,比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入侵人体时,能够保护我们免受侵害。 医院做血常规,先看白细胞,能让我们及时分辨孩子是否存在感染。 至于到底是病毒感染(比如流感病毒)还是细菌感染(比如肺炎球菌),要看白细胞这个“大将军”派出了谁,前去杀“菌”消“毒”。 白细胞根据形态、功能可以分为5大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如中性粒细胞计数和百分率有所上升,白细胞总数也随之升高,那提示孩子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如果是淋巴细胞的计数和百分率上升,则是病毒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但在一些特殊状态下,比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发生创伤以及病毒感染初期,也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升高。 所以临床上一般还会给孩子做超敏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 考虑细菌感染时,CRP和SAA均会升高,升高幅度与感染严重程度相关。 而考虑病毒感染时,SAA会升高,CRP一般不会升高或只升高一点点。 不同细胞的计数变化,结合CRP和SAA,再加上孩子的临床症状表现,以及其它检查结果,我们才能初步判断孩子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 2.再看红细胞作为血液中最多的一类细胞,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为身体提供能量。 血常规中,关于红细胞的指标共有7个: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 看着很多,但对于我们家长来说,只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