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文字 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因素有很多,但并非所有的血小板减少都是血小板减少症。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在确诊血小板减少症的过程中,会走进哪些误区。 容易走进的血小板减少症误区有哪些? 1、血小板降低就是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表现特征为血小板计数降低,不过,并非所有的血小板计数降低都是血小板减少症。例如:AA、MDS等血液疾病也会出现血小板减少的症状。此外,化疗/放疗、病毒感染也会出现血小板减少的症状。由此可见,并非所有的血小板降低就是血小板减少症。 2、治疗过程中依从性不高没有事儿? 目前,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多会用到激素类药物、丙球等,但使用一段时间后药物副作用也会逐渐明显,不少病友此时会擅自减药或者停药,而用药不足以及突然停药,都可能导致血小板计数快速下降,增加病友出血风险。 因此,建议血小板减少症病友提高治疗依从性,足量足疗程用药,如果需要停药,可以遵循医嘱缓慢停药,同时给予维持治疗,促进病情稳定。 3、病情迁延多年是不是无法治好了? 血小板减少症规范有效的治疗一般预后较好。如果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可以反思治疗方式,对于长期服用小剂量激素的患者应该注意监测不良反应,注意预防感染、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不能耐受的患者,可加上中医中药,总体来说,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在发病初期单独应用中药治疗效果要比但用西医治疗效果明显。在治疗中后期则中药可以根据时间(冬季侧重温补、夏季侧重祛湿热)、患者脉象、舌苔、总体症候、对中药敏感反应来调整用中药方剂组成。 综上所述,想走出血小板减少症的误区,需要患者、医生、家属的共同努力! { 在线答疑 年9月14日 } 血液病专家在线答疑诊室参与方式 1、文章下方留言处或是对话框私信,写出您要咨询的问题,专家看到后会做出细致解答。
2、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或长按识别下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