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不能彻底治好 http://m.39.net/pf/a_4793212.html老师,您辛苦了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近年来,我校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书育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教师节期间,我们整理了我校一批优秀教师典型的故事,希望通过这些故事,向第35个教师节献礼,向所有辛勤耕耘的老师们致敬,向他们道一声:“老师,您辛苦啦!”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公布了全国首医院,医院儿科入选,成为全国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嗜血细胞综合征的定点救治单位。这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更离不开一个人一心扑在病房、数十年如一日的执着与坚守。她就是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王宁玲,我省著名儿童血液病专家。 年医药卫生界生命英雄推选活动中,获得“平凡英雄”称号;年,获得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生”称号;年第三届安徽公益盛典中,获得“年度公益贡献奖”;今年7月,获评“合肥好人”。 从医30多年来,王宁玲心系患儿,不放弃任何一个患病的孩子。在她的奔走、呼吁下,多个儿童白血病公益救助基金相继落户安徽。 作为医生,不放弃每一名患儿“王医生是我们心里的英雄,她的慈爱感动着她的每个病人,包括认识她的每个人。”“王主任,感谢您,您是我心里的英雄!”这是患儿家长们在网络上对王宁玲的评价。而在病房中,说起王宁玲,患儿家长对她的评价更朴实:“她是正直负责的好大夫。” 从各项指标到服药情况,从身高体重到吃饭休息等等,在二附院的儿科诊室里,王宁玲每天都在给家长们认真分析患儿近期的病情。在她看来,自己多问一句,患者就能减轻一分痛苦;家长多听一句,孩子也许就能早一天康复。 作为儿科主攻血液病方向的专家,多年来,王宁玲看见过患儿康复时的欢笑,也见过病发时患儿和家长的痛苦。王宁玲介绍,儿童白血病不同于成人,通过合理、持续的治疗,治愈率可以达到80%。但是,即便治愈率再高,高昂的治疗费用也是白血病患儿家长无法回避的,有的家庭会选择放弃治疗,这也是最让她痛心的。 努力工作,是毕生追求的事业在治疗白血病患儿的同时,王宁玲付出了大量时间和心血,致力于儿童白血病公益救助事业。数十年里,王宁玲通过打电话、写信、亲自上门求助等方式,利用所有能找到的资源,寻求资助来帮助白血病患儿群体。在她的努力下,“神华公益基金”落户我省,解决了一大批白血病患儿的治疗费用问题。同样,在大病救助和医保政策尚未惠及儿童白血病的日子里,通过她的努力,“儿童血液病救助基金”“小天使基金”“安徽省生命小战士会”等公益项目纷纷向白血病患儿伸出救助之手。 “有的时候真的非常非常累。曾经为了抢救病人,两个星期都没回过一次家。“被问及为何如此辛苦奉献,王宁玲表示,”要把自己的这份工作当成终身追求的事业。” 自从年进入儿童白血病治疗领域以来,王宁玲27年累计治愈白血病患儿余人。通过包括她在内的众多医护人员、志愿者及爱心组织的不懈努力,省儿童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有效率分别达到80%以上和70%,跻身全国先进水平。如今,患儿们对王宁玲的称呼从“王妈妈”变成了“王奶奶”。称呼在变,王宁玲对儿童白血病救治的坚守却从未改变。 搭建平台,传递治愈信心为了让社会了解和认识儿童白血病是可治愈的疾病,让每一位白血病患儿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系统的医疗救助,年5月,在王宁玲的积极努力下,安徽省生命小战士会在二附院正式成立,同年设立了儿童白血病公益救助基金。这个由白血病患儿、儿童白血病康复者、患儿家长、医护人员、社会爱心人士以及志愿者共同组成的群体,已经从成立时的注册会员多人增加到如今的余人,每年募集社会各界爱心善款数万元,悉数用于贫困患儿的救助。 在她的支持下,病区开设了专门的儿童活动室,里面设有电脑、图书栏、手工坊、游乐区,每天大学生志愿者会在这里陪伴患儿们读书、玩耍,辅导他们学习。每个月,会为在病房里治疗的、当月过生日的患儿们办一个集体生日会;召开一次“白血病家长交流会”,舒缓家长紧张心情,同时对白血病儿童饮食、护理、活动,以及如何与人交流等方面的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疏导。更连续十年在“六一”前夕,举办儿童白血病联谊活动,将已经治愈和正在治疗的白血病患儿及其家长聚集到一起,以交流战胜病魔的心得这一特殊方式庆祝孩子们的节日。 在王宁玲看来,给患儿家庭传递治愈信心非常重要,让他们亲眼看到曾经的白血病患儿康复后正常生活,能带给他们最大的勇气和信心,这也是发起“生命小战士会”的初衷之一。目前二附院每年接诊新发白血病患儿约80例,没有一例家长提出“放弃治疗”,这让王宁玲感到十分欣慰。 医者仁心,谱写医患和谐的乐章在王宁玲的办公室里,到处贴满了孩子们送给她的照片、手绘的图画和手工的作品。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一副大型十字绣作品——《清明上河图》。这幅图的精美程度,让人无法相信其竟然出自一个9岁孩子之手。这位患儿是一针一线、花了整整2年绣完的。“当时这个孩子,只要一有空,就把这个拿出来绣,有时候化疗呕吐,吐完了就又开始绣,不论走到哪里,都把十字绣带在身边。我还很好奇地问,你绣这个干吗啊?她就只是笑。结果她康复出院的时候,居然举着这个完工后的作品来找我,说:’王妈妈,这是我送你的礼物,谢谢您!’我当时就流泪了。”王宁玲说道,”有人对我说,这个十字绣可以卖2万。我说,就是值20万也不卖,这对我而言是无价之宝!” 小患儿们爱着他们口中的“王妈妈”“王奶奶”,王宁玲也爱着孩子们。正是这种爱,谱写了一首医生与患者间荡气回肠的爱之乐章。 来源:安医大二附院 版式:王晶晶 审稿:惠继荣 文章已于修改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dmk.com/mbyyy/1046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