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白血病/骨髓瘤/MDS高峰论坛的上,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对《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年版)》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会议期间,马军教授接受CCMTV专访,在“第一时刻”栏目中解答了有关血小板减少症治疗的若干问题,并对新版专家共识作解读。 马军教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 对于CIT(化疗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有哪些方案可供选择? CIT是肿瘤化疗后和放疗后最主要的一个并发症,主要症状是血小板的减少。血小板是人体凝血、止血最重要的胞质,血小板的减少会导致化疗的减量和化疗的中止,或引起出血,危及生命。血液科和肿瘤科的医生在多年前就起草了CIT的共识,年版的共识刚刚更新。 对于血小板10×/L者,首选血小板输注,从而快速提高血小板数量及止血凝血功能。但目前国内血小板资源非常紧张,对于没有大出血、不危及生命的患者往往采用药物治疗。药物的治疗有很多选择,ITP(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以激素和丙种球蛋白为主;而CIT患者以细胞因子为主。 国内比较常用的有两类细胞因子:最为常用的rhIL-11(重组人白介素-11)已经有十余年的使用经验,价格低廉,对于一级治疗和二级的预防治疗都十分适用;另一类是TPO(血小板生长因子),能够比较安全快速地将血小板数量升到正常或可控范围。rhIL-11的使用应注意水钠潴留问题,而TPO一旦将血小板调控至正常范围就不可再使用,否则会引起血栓。另外口服的咖啡酸片也可与rhIL-11或TPO联合使用,起到良好的止血效果。 《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年版)》的指导意义? 在10年前,专家组就曾起草过针对rhIL11治疗血小板减少的专家共识,年在CSCO(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的领导下,由马军教授和秦叔逵教授牵头,血液学和肿瘤学的专家又共同制订了《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年版)》。新版的共识补充了升血小板主要机理以及中国十几年来的循证医学证据。rhIL11的作用机制非常明确,临床上可广泛用于ITP、CIT、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MDS的血小板调控。 值得提出的是,rhIL11一个显著的优点是制限性,在使用rhIL-11后,当血小板达到-×/L后数量不会再升高,因此不会引发血栓。但rhIL-11同样也存在水钠潴留等不良反应,在新版共识中均有相关说明。希望指南的出台能够指导血液科、肿瘤科医生进行临床实践,令疾病的治疗更加规范化和个体化。 CIT预防性治疗的最佳时机是什么? 在化疗后的第二天或72小时就可以进行预防性治疗,对于先前就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化疗后24小时就可以开始干预。如果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应尽早药物治疗,也可进行二级预防,使化疗足量、不减量、不延长时间,使肿瘤患者得到很好的治疗。用药方面主要是使用细胞因子,减少CIT的副作用,令OS、PFS、DFS得到最大改善。 如何评价rhIL-11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临床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rhIL-11IL-11是由骨髓基质细胞产生的一类可以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和巨核系祖细胞增殖,诱导巨核细胞成熟分化并促进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生成的多效细胞因子,能够快速升高血小板计数,且具备制限性的优点,价格低廉,纳入了国家医保。不良反应方面,使用rhIL-11需要注意水钠潴留,注意监测体重,特别对于老年患者要白癜风治疗得多少钱沈阳治疗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