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明显减少?也许是假象! 摊上“大事儿”了 前几日,家住广东的张先生摊上“大事儿”了。事情是这样的:前几日,张先生在做常规检查的时候,发现血小板减少一项有个↓的标识,就赶紧去问医生。医生一看血常规单子上显示血小板计数竟然是个位数(6×10^9/L)!但经过问诊,张先生没有一点感觉,平时身上也没有青一块紫一块的,医生怀疑他是假性血小板减少,要求他再复查一次。 “虚惊一场” 过了几日后,张先生再次检查了血常规,而检查结果让他又兴奋又惊讶: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了!! “你有没有发现这次抽血常规的管颜色和你原来的不一样呢?”医生问到。 “这个没仔细观察,好像上次是紫色,这次是绿色。”张先生说。 专家解析 在临床中,凡遇到没有出血表现但血小板计数却明显减少的患者,均应考虑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可能。平时进行血常规检验时使用的紫色管,也叫EDTA管,其中EDTA也就是乙二胺四乙酸,是常用的血标本抗凝剂之一。在因不同理由需要检测血常规的人群中,有极少数人的血液与EDTA接触后,大约十几秒血小板就会发生聚集。当把这管标本放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上检测时,就可能出现假性血小板减少。 随着这一标本存放时间的延长,所检测出的血小板计数可能会更低。另外,由于聚集的血小板在体积上与白细胞相近,还可能会被血液分析仪误当成白细胞计数,造成白细胞计数的假性增高。这种现象被称之为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这种病症并不多见,但如果上述误差未被及时分辨,可能会给临床工作及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如延误手术、增加不必要的辅助检查、增加病人的痛苦与经济负担等。 对于没有出血的血小板减少病人,血液科医生都会多留个心眼,让患者再用绿色管复查一次。绿色管也就是肝素的抗凝管,如果血标本检测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内,而紫帽真空管中的血标本检测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那么就可以判断是假性血小板减少了——血小板并不是真的少,只是接触了EDTA后发生了凝聚。 此外,检验科的医生看到这种情况呢,还可以用手工法重新计算血小板计数,把血涂片进行瑞氏染色后,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以及是否有血小板凝集现象。 如果你也有这方面的困扰,可以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好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