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首儿所所长罗毅以“专科化的管理,信息化的手段,国际化的标准”的思路推行专科化发展,血液内科70%~80%的移植手术都是在专科化后实施的。科主任师晓东表示,这些年,科室没有一个人离开,因为大家看到了专科化带来的希望。 在首都儿医院(以下简称“首儿所”)血液内科主任师晓东的印象中,最为深刻的一个病例,同时也是她最为牵挂的一个病例,是一个从出生两三个月后就开始来首儿所找她看病的孩子。这名患儿的典型症状是血小板减少、身体肥胖,但是六七年以来一直无法得到精确诊断,只能接受常规治疗——定期注射丙球。 得益于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首儿所最近对这名患儿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最终诊断为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症(WAS综合征)。在接受了脾脏部分切除的手术治疗后,这名患儿的血小板数量能够维持在五六万,终于不再需要定期大量使用激素或注射丙球等直接促进免疫力的治疗了。 “他并非教科书上典型的WAS综合征病例,所以迟迟未能获得正确的诊断。长年以来,这个孩子必须来首儿所接受激素和丙球治疗。虽然孩子自己挺乐观的,但是频繁的常规治疗一来影响了孩子的生活质量,二来给患儿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师晓东感慨,“幸好首儿所在年推行了专科化之后,学科发展得到了极大的促进,我们才能够有人有技术,解决此类疑难重症。” 人才回归年,罗毅在医院院长之后,将划分专科作为学科建设的抓手,医院的专科技术水平,医院整体临床实力的提升。血液内科便是乘着专科化发展的东风,搭建起学科发展的高平台。 “在实行专科化之前,血液内科的医生还要进行内科大排班,出综合门诊去应付感冒发烧,负责病房的只有一位主治医生和一位主任医生。有些医生看不到专业发展的希望,就调走了。”师晓东回忆,“专科化发展之后,我负责安排他们的排班和工作。科室一下有了4个主治医生,可以分不同的小组去攻克不同的血液疾病难题。” 早在专科化实施之前,师晓东就未雨绸缪,储备人才力量。彼时作为主任的她经常自愿出门诊,让另外一位资深医生在病房里历练。而在专科化实施后,他们两人就能够迅速地带教资历较浅的医生。 专科化实施之初,师晓东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一方面,我批评他们,告诉他们要想清楚自己在职业生涯中到底希望追求什么;另一方面,我鼓励他们,告诉他们专科化是帮助每个人集中做自己的专业,磨练自己的技术,提高自身和整个科室的工作效率。”在师晓东的引导下,血液内科平稳地渡过了专科化实施的阵痛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血液科的疾病多种多样,除了WAS综合征,还有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血友病、嗜血细胞综合征等。要想攻克这些疑难杂症,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前提,而专科化的发展为首儿所血液内科人才的回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中,最显著的成效便是移植手术数量的增长。 在师晓东看来,做血液科医生,必须要做移植,而首儿所血液内科70%~80%的移植手术都是在专科化后实施的。不但手术数量大幅增长,手术质量和成效也得以提高。血液内科此前曾为一名婴儿白血病患儿(即一岁以内罹患白血病的患儿)成功实施了干细胞移植,如今,这名患儿存活已超过2年。 品牌创建首儿所血液内科在实施专科化发展后,品牌也随之建立,慕名而来的疑难重症患者越来越多。 其实,首儿所血液内科病房的病床数早已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的患者,有时会因患者数量过多而不得不在楼道中加床,增加患者安全隐患。所幸的是,血液内科坚持了一年之后,终于获得财政拨款,病房已于年7月开始装修。 而血液内科在此期间,经过对多处办公地点的考察,医院继续临床工作。即便工作地点偏远带来了诸多的生活不便,即便医务人员每周还需奔波返回首儿所本院进行技术交流学习,血液内科的医务人员依然精神饱满。 然而,搬至偏远的燕郊工作,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重症患儿抢救。患儿从燕郊转运至北京市区的首儿所本院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还可能遭遇道路拥堵等问题。 血医院工作后,已完成了两例患儿转运。虽然最后都抢救成功,但师晓东还是担心,如果在转运途中出现问题,耽误了抢救,会对患儿生命造成风险。她希望血液内科也能成立自己科室的重症监护室(ICU),由血液内科的医生实施抢救,进一步保障患儿生命。 在谈到血液内科未来的发展时,师晓东希望临床和科研两手抓,在巩固科室雄厚的临床功底的同时,也将科研基础打造坚实。因此,她一直渴望血液内科也能有自己的实验室,或是科室自己创建,医院的实验室合作。师晓东坚信,临床和科研并驾齐驱,必然会使血液内科的平台更上一层。 “罗所长实施专科化发展时提出的思路是‘专科化的管理,信息化的手段,国际化的标准’。”师晓东总结,“专科化发展为我们创建了高平台,患者来到我们这里,我们就得帮他们解决问题;别的地方治不了的疾病,我们这里能帮患者治好,我们就特别有成就感。这些年,我们科室没有一个人员离开,就是因为大家看到专科化发展带来的希望。” 科室简介: 首都儿医院血液内科开放床位57张,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层流病房床位4张,拥有完善的血液检验室。在儿童血液病、肿瘤的诊断治疗方面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并与国际先进的儿童医疗中心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目前已经开创了较为完善的巨核细胞及血小板实验研究体系,建立了血液系统完善的MICMG诊断体系,包括流式细胞技术、细胞遗传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开展了部分血液系统疾病及肿瘤的基因研究及基因诊断。常规临床工作包括恶性血液病及恶性实体瘤的诊断和治疗,各类贫血、出血疾病等的诊治,具备成熟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在儿童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先天性骨髓衰竭性疾病、难治性及复发性儿童白血病,难治/复发性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等危重疑难病例的诊治方面具有特色。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主任简介: 师晓东,主任医师,血液专业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擅长儿童血液肿瘤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疾病、儿童嗜血细胞综合征、儿童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儿童白血病及其他肿瘤的诊治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相关性疾病。现任北京市女医师协会理事、中国红十字会小天使基金专家评审委员、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发表论文30余篇。 点击“阅读原文”可下载完整版PDF(1.6M)呦! 医策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医策 医院管理案例研究,致力于传播最具价值的行业资讯和思想。 长按下方?白癜风哪里好?北京较好的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