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物质:以可溶性抗原的形式存在于某些分泌性基因个体的体液或分泌液中的ABH抗原 血细胞比容(HCT)是指一定体积的全血中红细胞所占体积的相对比例。 红细胞沉降率(ESR)简称血沉,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离体抗凝全血中的红细胞自然下沉的速率 网织红细胞(RET)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渡细胞。略大于成熟红细胞其胞质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rna经碱性染料活体染色后,形成蓝色和或紫色的点粒状和丝网状沉淀物 毒性变化:在严重的化脓性感染败血症,恶性肿瘤,急性中毒,大面积烧伤等病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可发生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泡形成杜勒小体退行性变等形态改变。 大小不均:中性粒细胞的体积大小相差悬殊,不均一性增大,常见于病程较长的化浓性感染,与内毒素等因素作用于骨髓早期中性粒细胞,使其发生顿挫性不规则分裂,增殖有关。 闪光细胞:低渗尿液中,中性粒细胞胞质内颗粒呈布朗运动,在油镜下可见灰蓝色发光现象,运动似星状闪光,多见于急性肾盂肾炎 随机尿:是指患者无需任何准备,不受时间限制,随时排出的尿液标本 肉眼血尿:每升尿内含量超过1ML即可出现淡红色,称肉眼血尿。 脓尿:外观呈黄白色或白色,是由于尿液中含有大量白细胞所致,将其放置后可有白色云絮状沉淀 尿比重(SG):指尿液在4℃时与同体积纯水重量之比,是尿液中所含溶质浓度的指标,可粗略反映肾脏的浓缩稀释功能。 管型:蛋白质细胞及其崩解产物在肾小管、肾小球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质凝集体。 血红蛋白尿:若血红蛋白量超过结合珠蛋白结合能力时,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可经肾小球滤出,当超过1.00-1.35g/L时,Hb可随尿排出,即为血红蛋白尿 乳糜尿:若乳糜液未引流入血而逆流至泌尿系统的淋巴管中,引起该处淋巴管内压力增高,曲张破裂,则使乳糜液进入尿液,则形成乳糜尿 微量白蛋白尿:在无尿路感染和心力衰竭的情况下,尿液白蛋白超过正常但低于常规试带法可检出的范围,称为微量白蛋白尿 浓细胞:是在炎症过程中被破坏,变形或坏死的中性粒细胞,其外形多变,不规则,胞质内充满颗粒,胞核模糊不清,常凝集成团,边界边界。 中毒颗粒:在严重感染及大面积烧伤等情况下,中性粒细胞的胞质中出现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紫黑色或深紫褐色颗粒,这种颗粒称为中毒颗粒。 杜勒小体:是中性粒细胞胞质中蓝色或灰色的包涵体,常单个或成群位于细胞边缘,由糖原颗粒和内质网组成,与正常染色区域界限模糊。 核左移:外周血液中的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大或出现晚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甚至早幼粒细胞的现象,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和急性失血等 核右移:外周血液中的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并且5叶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3%时。称为核右移。 核异质:即反应性核变化,指上皮细胞的异常,主要表现为①核大小、形态和染色质分布异常②颗粒增粗,核边界不整齐,核膜增厚,不规则,偶见大核仁③胞质分化正常④多见于v炎症过程,可见于癌组织周围。 1.抗凝素:EDTA:乙二胺四乙酸盐作用: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成螯合物,凝血过程中断。用途:全血细胞计数,离心法血细胞比容(HCT)测定,注意事项:抗凝剂用量和血液的比例,采血后须立即混匀;枸橼酸钠:作用: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用途:血沉,抗凝试验,血液保养液注意事项:抗凝能力相对较弱,抗凝剂浓度,体积和血液的比例非常重要;肝素:作用:加强抗凝血酶灭活丝氨酸蛋白酶,阻止凝血酶形成。用途:可用于血浆的生化,免疫项目,如血气分析;肝素锂适用于红细胞渗透渗滤试验,微量离心法HCT测定。注意事项:电极法测血钾与血清结果有差异,不适合血常规检查;草酸盐:作用:草酸盐与血液中钙离子形成草酸钙沉淀。用途:草酸钾干粉常用于血浆标本抗凝。注意事项:容易造成钾离子污染其他检测项目,显应用已减少 2.血涂片制备方法:1.薄血膜推片法:用血量少操作简单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2.厚血膜涂片法对疟原虫微丝蚴等检查的阳性检出率高3自动涂片法可获得分布均匀形态完好的血涂片血液1滴于载玻片的一侧,用推片一端从血滴前方接触血液,推片与载玻片保持30°~45°夹角,平稳推动,即在载玻片上形成厚薄适宜的血 3.良好血涂片标准:1一张合格的血涂片应该是:厚薄适宜,血膜头体尾分明,分布均匀,两侧留有一定的空隙,边缘整齐2.血细胞从厚区到薄区逐步均匀分布,在镜检区域内,白细胞应无人为异常改变。 4.制备良好血涂片的影响因素1载玻片应清洁、中性、无油腻2血膜厚度长度与血滴大小,推片与载玻片之间的角度,推片速度及HCT有关,血滴大,角度大,推片速度快则血膜厚,反之则血膜薄3HCT低于正常时,血液较稀,则应用较大的角度和较快的推片速度,才可获得满意的血涂片3血涂片需及时干燥,固定,妥善保存。 5.wright染色法原理1.物理吸附与化学亲和作用:血涂片染色过程,既有物理吸附作用,又有化学亲和作用。由于血细胞内不同结构所含的化学成分不同,对各种染料的亲和力也不同Wright染液是由伊红和亚甲蓝溶解于甲醇而成。2.ph的影响:血细胞多种成分,属于蛋白质。由于蛋白质系两性电解质。所带电荷随着溶液的ph而定。染色时常用缓冲液ph6.4-6.8来调节染色时的ph以达到满意的染色效果3.甲醇的作用:溶解伊红和亚甲蓝,具有很强的脱水作用可以固定红细胞形态提高对染料的吸附作用,增强染色效果。标记血涂片,加Wright染液,加缓冲液,冲洗染液,判断染色结果4.甘油的作用:可防止甲醇蒸发,同时也可使细胞着色清晰。 6.红细胞计数:方法:显微镜法,血液分析仪法。原理:采用等渗稀释液讲血液标本稀释一定倍数,充入改良牛鲍血细胞计数板中,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区域体积内的红细胞数量,经换算求出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参考区间:成年男性:(4.0~5.5)X女性:(3.5~5.0)X 7.红细胞生理性变化的临床意义1生理性增多缺氧,雄激素增高,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长期重度吸烟。静脉压破时间大于两分钟。毛细血管血比静脉血测定结果增高。日内差异,药物影响生理性减低见于生理性贫血生长发育过快导致造选料相对不足。造血功能减退血容量增加长期饮酒2病理性增多相对性增多是容量减少是红细胞相对增多。绝对增多包括继发性增多和原发性增多。继发性增多,主要见于组织缺氧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高。原发性增多,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3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贫血。红细胞生成减少:骨髓功能衰竭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造血功能停滞的。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红细胞破坏过多红细胞丢失 8.红细胞形状异常的机制及临床意义1.球形红细胞是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2.靶型红细胞各种低色素性贫血,尤其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胆汁淤积性黄疸.脾切除后,肝病。3镰型红细胞:镰状细胞性贫血 9.血红蛋白检测方法(HICN)的原理及评价:原理: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原理:血红蛋白中的fe2+被高铁氰化钾氧化为fe3+。血红蛋白转化为HI,HI与KCN中的氰离子反应生成HICN.HICN最大吸收峰为nm,波谷为nm.在特定条件下,HICN毫摩尔消光系数为44L/(mmol·cm),HiCN在nm处的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可根据测得吸光度求得血红蛋白浓度。评价优点:HiCN测定法能够测定出shb以外的所有血红蛋白。参考方法操作简单,反应速度快,可以检测出shb之外的所有hb。产物稳定,便于质控,试剂容易保存。缺点是KCN有剧毒,可是高白细胞高球蛋白血症的标本混浊。对HbCO的反应慢,不能测定SHb。参考区间:成年男性-g/L,女性:-g/L,新生儿:-g/L. 10.血细胞比容(HCT):检查方法:1.离心法:微量法和温氏法;2.血液分析仪法;检测原理:以不改变红细胞体积及血容量的抗凝剂处理全血标本,然后将其注入标准毛细玻璃管或wintrobe管中,再用一定转速离心一定时间后。读取红细胞层的高度血液离心后分五层,自上而下分别是血浆层,血小板层,白细胞和有核红细胞层,还原血红蛋白层和红细胞层。 11.红细胞平均指数检测原理 1.手工法红细胞平均指数的计算 指数 含义 计算公式 单位 MCV 红细胞群体中单个红细胞体积的平均值 MCV= 飞升(fl)1fl= MCH 红细胞群体中单个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的平均值 MCH= 皮克(pg)1pg=g MCHC 全部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的平均值 MCHC= g/L 2.血液分析仪法:MCV由血液分析仪直接测定导出;由仪器测定Hb,RBC可计算出MCH=Hb/RBC,MCHC=Hb/(RBC*MCV) 12.网织红细胞(RET)检测方法:普通显微镜法血液分析仪法;计数方法:miller窥盘法;临床意义:网织红细胞计数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增多尤为显著;网织红细胞减少是无效红细胞造血的指征,见于非增生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用来鉴别贫血,小细胞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 13.红细胞沉降率影响血沉增快的因素:血浆,红细胞,感染,药物因素及标本和物理条件。临床意义生理性血沉加快:1新生儿红细胞数量较高,血沉较慢;2儿童红细胞数量生理性低下,血沉稍快;3女性由于纤维蛋白原含量高,血沉较男性快;4孕3个月-产后3周妇女由于生理性贫血,胎盘剥离,产伤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可使血沉加快;5月经期由于子宫内膜损伤及出血,纤维蛋白原增加,可使血沉加快;6大于50岁由于纤维蛋白原含量逐渐增高,可使血沉加快。病理性血沉加快:组织损伤,恶性肿瘤,炎性疾病,自身免疫病,高球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其他退行性疾病,巨细胞性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瘤血沉减慢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红细胞形态异常等 14.红细胞性状异常:靶形红细胞:中央深染,外周苍白,边缘又深染,呈靶状,临床意义:各种低色素性贫血;阻塞性黄疸,脾切除后,肝病;异常结构和排列异常1豪焦小体(胞质内1-2um的暗紫红色圆形小体):核碎裂和溶解后所剩残余部分。常与卡波环同时存在。脾切除,无脾症,脾萎缩,脾功能低下红白血病和某些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2卡波环(胞质中紫红色细线圈状结构,成环形或8字形):核膜和纺锤体的残余物。胞质中脂蛋白变性。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铅中毒,白血病,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增生性贫血和脾切除后3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胞质内灰蓝色点状颗粒,形状大小不一,多少不等):铅中毒,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15.白细胞计数:是指测定单位体积的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总数。显微镜法,血液分析仪法。采用白细胞计数稀释液将血液标本稀释一定倍数,同时破坏红细胞和固定白细胞,充入改良牛鲍血细胞计数板,在低倍镜下计数一定区域内的白细胞数量,经换算求出每升血液中白细胞总数,成人:(4~10)X/L 白细胞分类计数(DLC)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的生理性增多与年龄,日间变化,运动疼痛和情绪,妊娠分娩和吸烟有关。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主要见于1急性感染(最常见)炎症,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破坏,3急性大出血4恶性肿瘤5急性中毒6白血病。异常增生性增多主要见于白血病和骨髓增殖性疾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主要发生于感染,血液病,理化损伤,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疾病 16.淋巴细胞增多是指外周血液淋巴细胞绝对值增多。淋巴细胞病理性增多常见于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组织移植术后,某些血液病,药物。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hiv感染,结核病,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免疫性疾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症 17.中性粒细胞异常形态1.毒性变化:①大小不均:中性粒细胞的体积大小相差悬殊②中毒颗粒:在严重感染及大面积烧伤等情况下,中性粒细胞的胞质中出现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紫黑色或深紫褐色颗粒,这种颗粒称为中毒颗粒。③空泡形成:中性粒细胞的胞质或胞核出现1个或数个空泡。空泡是细胞发生脂肪变性或颗粒缺失的结果,常见于严重感染④杜勒小体:是中性粒细胞胞质中蓝色或灰色的包涵体,常单个或成群位于细胞边缘,由糖原颗粒和内质网组成,与正常染色区域界限模糊。⑤核变性:是细胞发生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核固缩,核肿胀和核溶解等现象,常见于衰老和病变的细胞2.棒状小体 18.异性淋巴细胞的分类特征:Ⅰ型空泡型:胞体较正常大,多为圆形;核成圆形,椭圆形,肾行或不规则形,染色质呈粗网状或不规则聚集呈粗糙块状;胞质较丰满,深蓝色无颗粒,含有大小不等的空泡或呈泡沫状Ⅱ型不规则型:胞体较1型明显增大,外形不规则,似单核细胞;胞核圆形或不规则,染色质较1型细致;胞质丰满,淡蓝和蓝色,有透明感,着色不均,边缘处蓝色较深,呈裙边样,可有少许嗜天青颗粒,一般无空泡Ⅲ型幼稚型:胞体较大;胞核大,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呈细致网状,有1-2个核仁;胞质较少,呈深蓝色,多无颗粒,偶有小空泡 19.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对白细胞分群的原则:1.电阻抗法原理:悬浮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血细胞相对于电解质溶液为非导电颗粒,当体积不同的血细胞通过计数小孔时,可引起小孔内外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形成与血细胞数量相当,体积大小相应的脉冲电压,从而间接区分出血细胞群,并分别进行计数。2.白细胞分群原理:电阻抗型血液分析仪。在35-fl范围内将白细胞分为3群。正常白细胞直方图的左侧高陡,通道在35-95fl为小细胞群峰(主要是淋巴细胞),最右侧峰低宽,通道在-fl为大细胞群峰(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包含中性杆状核细胞和中性晚幼粒细胞),左右两峰之间较平坦区有一个小峰,为中间细胞群(主要是单个核细胞,以单核细胞为主,也含有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 20.ABO正定型:用已知的特异性抗体检测红细胞的未知抗原反定型:用已知血型的标准红细胞检查血清中的未知抗体;反定型:利用已知血型的红细胞检查血清中的未知抗体。 21.Rh血型的鉴定:盐水介质法:IgM抗D加阳性,阴性,待测,凝集为阳性。 交叉配血:是在血型鉴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查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液中是否含有不相配的抗原和抗体的试验。主侧:受血者血清与供血者红细胞反应次测:受血者红细胞和供血者血清反应意义:1.配到合适血缘,验证血型2.发现亚型3.发现不规则抗体 22.血小板检查:计数方法:血液分析仪法:主要检测原理包括电阻抗法和光散射法。流式细胞仪法:用免疫法荧光素标记特异的血小板单克隆抗体,用流式细胞仪计数血小板。相差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相差显微镜下,血小板立体感增强,有助于识别血小板。普通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按不同的稀释液,可分为破坏和不破坏红细胞的PLT计数。参考区间:(~)X/L 23.蛋白尿:当尿液中的蛋白质超过g/24h(或超过mg/L)时,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称为蛋白尿。检测方法:试带法(临床使用)、磺基水杨酸法(最敏感)、加热乙酸法(最准确)临床意义:⑴生理性蛋白尿:功能性蛋白尿,常见于机体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神经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体位性蛋白尿:在直立体位时出现蛋白尿而卧位时消失,且无血尿、高血压、水肿等现象;偶然性蛋白尿;摄入性;妊娠性(2)病理性增高:肾前性:浆细胞病,血管内溶血性疾病,急性肌肉损伤;肾性:肾小球性,肾小管性;肾后性蛋白尿。 24.葡萄糖(GLU)当血糖浓度超过8.88mmol/L时,尿液中开始出现葡萄糖。尿量定性试验呈阳性的尿液称为糖尿。试带法、班氏法、薄层层析法临床意义:1血糖增高性糖尿代谢性糖尿:由于内分泌激素分泌失常,糖代谢发生紊乱引起的高血糖所致,典型疾病为糖尿病。内分泌性糖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前叶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2血糖正常性糖尿:因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及肾糖阈降低所致家族性、新生儿糖尿。3暂时性糖尿:①进食大量碳水化合物;②应激性糖尿4其他糖尿:如乳糖、果糖等 25.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 26.管型形成的条件:①原尿中有白蛋白、T-H蛋白。后者为最易形成管型的核心;②肾小管有浓缩和酸化尿液的能力;③肾脏具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A.透明管型: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急性肾盂肾炎;B红细胞管型:管型基质中嵌入形态完整的红细胞C白细胞管型:管型基质中充满白细胞(或脓细胞),且多为退化变性或坏死白细胞 27.尿液干化学分析:11项:pH,比重,蛋白质,葡萄糖,胆红素,尿胆原,酮体,亚硝酸盐,隐血或红细胞,白细胞,维生素C。 28.大便隐血试验(FOBT):1定义:上消化道出血量<5ml,粪便中无可见的血液,且红细胞被破坏,显微镜检查也未见到红细胞。需用化学法、免疫法等才能证实的出血,称为隐血。检查粪便隐血的试验称为粪便隐血试验。2试验方法:化学法,免疫学方法,转铁蛋白测定法3临床意义:①消化道出血时,如食管癌、上消化道溃疡、恶性肿瘤、息肉、肠结核、伤寒、钩虫病等,均可呈阳性反应。②鉴别消化道出血病变时的性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时,隐血试验常呈持续性阳性,上消化道溃疡时,隐血试验多呈间介阳性。③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初筛。④流行性出现热早期诊断 29.脑脊液4份标本采集:1管于化学和免疫学检测,2管用于微生物检查,3管用于常规检查,4管做脱落细胞学检查。 30.常见脑脊液的改变 外观 蛋白质 葡萄糖 氯化物 细胞 分类 细菌 化脓性脑膜炎 浑浊脓性有凝块 显著增加 显著减少 稍低 显著增加 中性粒细胞为主 可见致病菌 结核性脑膜炎 雾状微浑,薄膜 增加 减少 显著减少 增加 早期中性后期淋巴 抗酸杆菌结核菌阳性 病毒性脑炎 清晰或微浑 增加 正常 正常 增加 淋巴细胞为主 无 31.漏出液渗出液鉴别 鉴别要点 漏出液 渗出液 原因 非炎症所致 炎症、肿瘤、化学或物理性刺激 外观 淡黄、浆液性 可为血性、脓性、乳糜性 透明度 透明或微混 多浑浊 比重 1.span="" 1. 凝固 不自凝 能自凝 Rivalta试验 阴性 阳性 蛋白定量(g/L) 25span="" 30 乳酸脱氢酶(g/L) span="" 葡萄糖定量 与血糖相近 常低于血糖水平3.33mmol/L 有核细胞分类 淋巴细胞为主,可见间皮细胞 急性炎症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慢性炎症或恶性积液以淋巴细胞为主 细菌/肿瘤细胞 无 可有 32.浆膜腔标本4管:1管细菌性检查,2管化学和免疫检测,3细胞学检查,4管不加抗凝剂观察有无凝集现象 细胞病理学常用的固定方法:①湿固定:浸润法,包被法。②空气干燥固定。染色方法:①巴氏染色法②瑞士_吉姆萨染色法③HE染色法 急性炎症细胞学涂片主要特点:①中性粒细胞增多,伴少量淋巴细胞。②坏死物质常含有细胞碎片,纤维蛋白,红细胞和白细胞。③伴有组织再生、损伤修复或发展为慢性炎症慢性炎症:①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典型变化。②吞噬细胞为单核或多核,细胞核增大,染色质增多。③上皮和成纤维再生和修复。 恶性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①细胞核增大,核质比增大②细胞核的形态和轮廓不规则③染色过深,染色质呈粗颗粒状④女性出现异常的性染色质小体⑤核膜异常⑥核仁异常⑦有丝分裂异常⑧双核或多核 自然脱落细胞是指从上皮表面自然脱落的细胞。自然脱落的细胞与采用机械方法采集的细胞不同,前者常单个散在,后者常聚集成群。脱落细胞长呈圆形,与细胞膜僵硬,细胞骨架,表面张力,局部微环境和脱落时间长短有关。细胞质和细胞核会出现一系列退化性改变。非自然脱落细胞是指通过物理刮擦作用取得的细胞。主要特点有:1能直接从病变器官表面采集标本2能借助纤维镜直接从病变器官内部采集标本3能获得上皮下病变的标本4细胞成分保存良好,在解释结果时不能采用与脱落细胞相同的标准。 巴氏细胞学分级评价:Ⅰ级无不典型或异常细胞;Ⅱ级有不典型细胞,无恶性证据;Ⅲ级细胞学提示可能恶性,但无恶性证据;Ⅳ级细胞学强烈提示恶性;Ⅴ级细胞学为恶性 SDS-HB测定法次选方法,操作简单,呈色稳定,试剂无毒,结果准确,重复性好无公害。缺点是s的s质量差异大。消光系数未定,sds溶血活力大,易破坏白细胞,不适用于同时进行,白细胞计数的血液分析仪 女性生殖道病理学检查主要针对:①非角化鱗状上皮细胞(外阴、阴道、子宫颈阴道)②子宫颈上皮细胞③子宫内膜上皮细胞 小可乐不加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