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曼医院 当临床医生对检验结果提出质疑时,作为检验师的你会怎么做?复检标本→结果一致,通知临床→结束。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该停下来想想问一个为什么,让结束以最完美的结果结束。 患者,男,64岁,退休工人,体检发现食管癌,年01月09日以“食管胸下段鳞癌”收治入院。平素上腹部不适,无烧心、反酸、嗳气、咳嗽、胸疼、发热等症状。患者发病以来,精神可,饮食、睡眠可,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因“胃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有糖尿病史和冠心病。查体:无明显异常。 1月22日在我院行左开胸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病情平稳,主诉无明显不适,24日早查房嘱病人开始少量鼻饲进食。 1月24日晚22:00,患者突发寒战高热,最高体温达40℃,给与消炎疼栓退烧药物对症治疗后,体温逐步恢复至正常。 1月25日早6:00,患者体温正常,抽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5.4×/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68.5%,红细胞计数4.1×/L,血红蛋白g/L,红细胞比容38%,血小板计数32×/L。主治医生看到血常规结果后,对血小板明显降低提出异议,要求复查,复查结果:血小板计数30×/L。为排除标本采集和运送过程中意外导致的结果突变,下午17:00病房重新采集血常规标本,血小板计数30×g/L。医生为预防出血给与升血小板药物、一个单位的血浆输注,复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升至51×/L;输注一单位血小板,复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升至51×/L。 1月29日,血小板恢复正常×/L。患者主诉无明显不适。 患者行食管癌手术,手术成功,术后恢复良好。突发高热,用药后体温恢复正常,但血小板突然降低,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血小板突然降低呢? 首先我们考虑的是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ITP),DITP是指因某些药物致使周围血液中血小板计数减少(低于正常值)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年Gerson等将PLT减少的判定标准定义为PLT基线值(开始治疗前PLT检测值)≥正常下限(PLT×/L)、用药后PLT正常下限的75%,或者PLT基线值正常下限(PLT×/L)、用药后PLT基线值的75%[1]。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按发病机制至少有以下3种:骨髓抑制性、免疫性及非免疫性的血小板减少症。引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常见药物有:一些解热镇痛药物、肿瘤化疗药物、肝素、奎尼丁、奎宁、金盐、丙戊酸及抗菌药等[2]。该患者发烧后临床只应用了消炎疼栓对症治疗,患者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到底是消炎疼栓影响了血小板还是术后的常规抗生素? 其次我们考虑的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SFTS由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新发传染病[3]。主要阳性体征为浅表淋巴结肿大伴触痛,以单侧腹股沟淋巴结下群肿大多见。实验室检测方面,全部患者病程中均有WBC、PLT不同程度降低,且多呈进行性降低。起病1~3d内WBC下降,WBC下降1~2d后PLT水平多开始下降。全部患者ALT、AST和LDH升高,多为中等程度升高。该患者发病后并无淋巴结肿大的体征,实验室检查未见白细胞下降,生化肝肾功能正常,基本可排除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对于该患者血小板减少的症状,我们和医生沟通后,感觉是药物导致的血小板降低。但到底是术后常规应用的消炎药还是消炎疼栓导致的血小板减低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同时在今后的工作中多积累病材,早日找到导致血小板减低的真正原因。 我们检验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接到临床医生的电话,病人查血的结果与病人本身的情况不符,临床要求复查血样。在排除仪器问题的情况下,大多时候复查结果与初检结果一致。这种情况很常见,所以我们都懒得去问一个为什么。其实这才是提高自己专业知识,实现由检验技师向检验医师转变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张红翠,王晓伟,朱曼.1例替加环素超说明书用药致血小板降低的案例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13(2):-. 2.都丽萍,梅丹.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及防治[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9(6):-. 3.王黎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特征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 说明:本文为中华检验医学网、检验医学北京治疗白癜风什么医院北京有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