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近半年来,我曾经分别在骨科和肾内科各见过一例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thrombocytopenia,HIT)的患者。近来看到一些资料,其实这种疾病并不罕见,尤其是在心内科和各外科。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HIT。

来源:壹周冠脉

在平常的临床工作中,肝素是临床医生抗血栓的得力助手。然而,我们观察到在某些患者身上,使用肝素后反而出现了新发的血栓,我们把这种与肝素使用相关的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血栓形成命名为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thrombocytopenia,HIT)。

在所有使用过肝素的患者中,大约有5%的患者发生过HIT。而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患者这个比例会低些。HIT患者如果没有及时停用肝素、换用其它抗凝药物,将会有大约20%的患者因此致死;如果获得了及时的诊治,患者病死率将会下降至2%以下。所以说,及时识别与处置HIT至关重要。

分型

从发病机制来看,HIT可以分为I型与II型。

I型:较为常见。表现为肝素使用前4天出现短暂、轻微的血小板计数下降,一般不会低于*10^9/L,无血栓形成,即使继续使用肝素,血小板计数仍会缓慢恢复正常。这类HIT是由于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聚集所致,无需停用肝素,也无需特殊治疗。

II型:较I型少见,但后果严重。一般表现为肝素使用5-10天出现的血小板减少,如果近期有肝素接触史可以在24小时内发生。部分患者伴有新发血栓,所以II型HIT也被称为肝素诱导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thrombocytopeniaandthrombosis,HITT)。由特殊抗体介导,这类患者必须马上停止肝素接触,并换用其它抗凝药物。下文主要介绍此型HIT。

发病机制

在介绍HIT发病机制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肝素抗凝的机制。

肝素作为一种应用超过80年的经典抗凝药物,尽管受到了低分子肝素、华法令、新型口服抗凝药等多方挑战,但在一些情况下,例如体外循环,仍然是最佳选择。

血浆中最主要的抗凝因子是抗凝血酶(AT),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通过降低丝氨酸蛋白酶的活性来降低FXIIa、FXIa、FXa、FIXa、FVIIa、FIIa等因子的活性。肝素作为一种催化剂,可以增强AT和其它一些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来达到抗凝效果。其中最重要的作用是肝素增强AT对FIIa(凝血酶)和FXa活性的抑制。

下图为主要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作用位点,左为内源途径,右为外源途径,蓝色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红色为活化的凝血因子。

MulloyB,PharmacologicalReviews,

那么肝素又是如何导致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的呢?(上图为简略大字版,下图为详细小字版)

图片来自Uptodate

GreinacherA,NEJM,

血小板因子4(PF4)从血小板α颗粒中释放出,可以与肝素结合成为肝素-PF4复合体,中和肝素以减低肝素抗凝作用。除此之外,还发现PF4可以与核酸、脂多糖、细菌结合,这可能解释了某些自发性HIT患者的病因。在HIT患者中,B淋巴细胞激活,会产生针对肝素-PF4复合体(或者核酸、脂多糖、细菌-PF4复合体)的特异性IgG抗体,形成肝素-PF4-IgG三分子复合体。这个作用就像是宿主对病原体的反应一样。

在随后,IgG抗体的Fc段会与血小板表面的FcγRIIa受体结合,导致一系列改变:FcγRIIa受体水解,α、γ囊泡的释放(进一步增加血浆中PF4水平),血小板微粒(PMP)形成,最终使得血小板激活聚集,形成血栓;同时,这种抗体激活了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导致组织因子的释放,加剧了凝血。这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可能有二:表面带有肝素-PF4-IgG三分子复合体的血小板被巨噬细胞吞噬,或者由于血栓形成消耗了血小板。

临床表现

1、血小板减少

一般出现在近期初次接触肝素5-10天,如果出现于较早,甚至24小时内出现,则很有可能患者在3月内有过肝素接触。几乎全部的HIT患者都会出现血小板减少,典型的会减少超过50%,平均最低血小板降低达到60*10^9/L,降低至20*10^9/L以下较少见,但本人也看到过降低至2*10^9/L的案例报道。这也就是为什么HIT患者较少出现出血原因,但仍然会有约6%的患者出现出血表现,主要为胃肠道出血。通常这种血小板减少会在停用肝素1周后恢复正常(我们的血小板寿命为7-10天),如果停用肝素后长时间血小板减低不能恢复则需要考虑其它原因。而导致HIT的特异性抗体则大约可以持续存在3个月。

2、血栓形成

大约有一半HIT患者会出现新发血栓,其中静脉血栓比动脉血栓更为常见(20-50%vs3-10%)。患者可以出现肢端坏疽,甚至可以出现致命的肺动脉栓塞。

3、全身反应

可以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高血压,有时候可以是致命的。

4、局部反应

可以出现注射肝素部位的皮肤坏死,这说明患者极有可能存在HIT。

诊断

根据美国血液病学会(AmericanSocietyofHematology,ASH)年的HIT临床实践指南,可以从4个方面来评价存在HIT的可能(4Ts),分别为血小板减少(Thrombocytopenia)、血小板减少出现时间(Timing)、血栓形成(Thrombosis)、其它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oThercauses)。

AmericanSocietyofHematology,

中文版,来自医心网

总分0-3分HIT低危,4-5分HIT中危,6-8分HIT高危。

这里就牵涉到到排除其它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可能有哪些呢?

血小板减少的六大病因,

来自年新书PlateletsinThromboticandNon-ThromboticDisorders

1、假性血小板减少。例如EDTA(浅紫管里的抗凝物质)导致的血小板聚集或者血小板粘附在了白细胞表面等。

2、血液稀释。

3、脾功能亢进。多由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

4、血小板生成减少。例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障、肿瘤骨髓转移、酒精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等。

5、血小板消耗过多。例如DIC、败血症、MODS、嗜血细胞综合征等。

6、血小板破坏过多。例如ITP、TTP、药物介导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等。

我们的HIT包含了5和6两种因素。

特殊检查方面,可以分为检测肝素-PF4特异性抗体存在或者检测特异性抗体功能两种方法。前者现在应用较广,但不能确定特异性抗体是否为患者病因。现在关于HIT的实验室检验手段蓬勃发展,层出不穷,已经远不止年指南表格中所列这些了,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见参考文献3。

AmericanSocietyofHematology,

诊断流程如下。简单来说,当患者4Ts评分为中危或高危组(总分3分),需要立即停止肝素使用,并改用其它抗凝药物,同时顺序进行HIT的特异性抗体检查与抗体功能检查以建立HIT的诊断。如果特异性抗体不存在,基本可以排除HIT的诊断,因为这一检查敏感性极高。如果特异性抗体存在,则需要进行抗体功能检查,阴性不支持HIT诊断,阳性支持HIT诊断。

GreinacherA,NEJM,

预防与治疗

首先要尽量减少普通肝素的使用,低分子肝素较少引发HIT。

一旦4Ts评分3,必须着手更换抗凝药物,而不是直接停用肝素。事实上,在诊断HIT时没有血栓证据的患者,如果仅停用肝素而不使用其它抗凝药物,50%会在1个月内发现新发血栓。

可供更换的药物有哪些呢?

1、FXa抑制剂:达那肝素纳、磺达肝癸钠。

2、直接凝血酶抑制剂:阿加曲班、比伐卢定。

3、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但是这类药物治疗HIT的证据较少,并不在FDA批准治疗HIT的药物之列。使用需谨慎。

关于抗凝的时间:如果患者已经有血栓形成,推荐抗凝时间为3个月。如果患者没有血栓形成的证据,抗凝时间没有定论,一般认为应抗凝1个月。

药物使用方法如下。

AmericanSocietyofHematology,

关于能否使用丙种球蛋白来封闭血小板Fcγ受体的问题,现在数据十分有限,在一些高风险栓塞或出血的患者中可以使用(比如一位HIT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的孕妇)。

随后的治疗注意事项如下。

1、更换华法令

如果需要更换为华法令,血小板计数至少应在*10^9/L以上。(当然可以不更换,就使用上述几种药物)

最初的使用剂量应该=5mg/天。上述抗凝药应至少与华法令重叠5天,直至INR达到2-3之间。有一种情况比较复杂,那就是阿加曲班本身就会影响患者INR,这时的调整策略非常复杂,在此就不赘述了,有兴趣可以参看指南。或者可以先将阿加曲班换为磺达肝癸钠,再逐渐替换为华法令,这样可以减少对INR的影响。

2、再次接触肝素

如果HIT患者需要进行心血管手术或者心导管手术的话,可能需要再次接触肝素。这时需要有一定的策略。

(1)心血管手术

如果患者既往有过HIT病史,但本次血小板检查与免疫学检查都正常,可以使用低分子肝素。

如果患者既往有过HIT病史,本次血小板检查正常,但免疫学检查提示仍存在肝素-PF4抗体的话,可以推迟手术直至抗体消失或者使用比伐卢定替代。

如果患者近期出现HIT,血小板检查与免疫学检查都异常,可以推迟手术直至血小板恢复、抗体消失或者使用比伐卢定替代。有研究表明如果重复进行血浆置换,也可以在手术中短暂使用肝素。

(2)心导管手术

如果患者既往有过HIT病史,但本次血小板检查与免疫学检查都正常,可以使用低分子肝素、比伐卢定或阿加曲班。

如果患者有HIT病史且免疫学检查提示仍存在肝素-PF4抗体,可以使用比伐卢定或阿加曲班。

一些需要避免的错误

1、输注血小板

一般来说,在HIT患者中,即使血小板50*10^9/L,患者的出血风险依然不大,所以说输注血小板对于预防出血用处不大。另一方面,有研究显示输注血小板反而会使血栓栓塞和患者的病死率提高。如果怀疑HIT的患者有出血倾向,那么很有可能并不是HIT造成的,而是替代抗凝药物使用过多、诊断不确定等其它原因,这时可以考虑输注血小板。

2、过早使用华法令

华法令应该在血小板恢复至*10^9/L以上时使用,提示HIT已经得到控制,否则会增加患者肢端坏疽的风险。原因与其它情况下华法令使用早期促凝作用相同,都是导致了维生素K依赖的蛋白C水平下降。

3、使用低分子肝素

虽然低分子肝素导致HIT的风险要小,但HIT出现后,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存在交叉免疫反应,换用低分子肝素可能会导致HIT的加剧。

4、使用腔静脉过滤器

如果在HIT患者中使用腔静脉过滤器来预防肺栓塞,会大大增加患者腔静脉、髂静脉、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得不偿失。

本期HIT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欢迎







































北京一般治疗白癜风费用多少钱
拉萨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dmk.com/mbyhl/90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