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和凝血问题与多种疾病相关,但是约90%的出凝血问题可以由血凝学实验室给予诊断。目前常规的检测项目有凝血四项和血小板计数,这些简单的检查,要是理解到位,作用不可小觑。

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小板计数(PLT):是血常规检查的常规报告参数。一、凝血四项结果解读1.PT、APTT都缩短:PT、APTT缩短,FIB升高:表明患者处于高凝血功能状态,具有血栓形成高发风险。可结合高凝状态监测D二聚体等指标。临床上,建议医生防范血栓风险。2.PT、APTT都延长:FIB水平低、患者使用将纤维蛋白药物均可导致PT、APTT延长。肝病、弥漫性血管内溶血(DIC)以及抗凝治疗也会引起两者延长。也可能是凝血过程中共同通路的凝血因子异常,如凝血因子V、X异常,以及凝血酶原(Ⅱ因子)、纤维蛋白原(I因子)异常。3.PT延长为主,AFTT基本正常:PT延长,在临床最常见的是双香豆素药物抗凝,如华法林、误服鼠药(成分为华法林)及维生素K缺乏的患者。华法林等药物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Ⅱ、Ⅶ、Ⅸ、X)的羧化,从而起到抗凝血作用,常用剂量将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调整在2~3之间。PT延长,较少见的情况还有凝血因子Ⅶ的缺陷。4.APTT延长为主,PT基本正常:APTT延长,临床常见的是肝素抗凝治疗,低分子量肝素,口服Xa因子抑制剂,口服凝血酶抑制剂也会引起延长。如未使用抗凝药物,应做APTT纠正实验,将患者血浆与正常血浆1:1混合后做APTT纠正实验。若APTT能纠正,意味着凝血因子的缺乏,如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内源性凝血因子Ⅷ、Ⅸ、Ⅺ、Ⅻ异常;如APTT不能纠正,意味着存在凝血抑制物,如凝血因子抑制物、狼疮抗凝物质等。APTT纠正实验的原理在于,只要存在30%的凝血因子,APTT就可以达到正常,1:1混合实验提供了50%的凝血因子,所以因子缺乏可纠正,如存在抑制物就不能纠正。从而可以鉴别是因子缺乏,还是存在凝血抑制,有效选择下一步确认实验。如:APTT延长,不能1:1纠正,结合患者伴血栓形成,推荐做抗磷脂综合征检测。二、血小板计数结果解读1.血小板数量增高:由于血小板是炎症细胞,在各类炎症反应中,炎症介质促进血小板释放。但是,这种继发性增高血小板常E9/L。2.血小板数量减低:(1)与临床上的多种疾病相关:临床上多种疾病可以导致血小板减少,如:妊娠相关的血小板减少,怀孕后存在血小板减低,不伴有出血,产后血小板恢复正常,原因不明,被认为是一种生理现象。病理产科中HELLP综合征(hemolysis,elevatedliverenzvmesandlowplateletssyndrome,HELLPsyndrome),存在溶血、肝酶升高和血小板减少。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是胎儿母体血小板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血小板减少。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尿毒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冷凝集素综合征引起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thrombocytopeniapurpura,TTP):ADAMTS-13是降解vWF的金属蛋白酶,体内存在ADAMTS-13的抑制物或ADAMTS-13存在酶缺陷时,形成超大分子量vWF,后者黏附大量的血小板形成广泛微小血栓,血小板被消耗而减少。弥漫性血管内溶血(DIC):临床各科重症患者可以演化为DIC,广泛的微小血栓消耗了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2)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患者体内存在肝素一血小板因子4(plateletfactor4,PF4)的抗体,当输入肝素时,肝素结合PF4,暴露出PF4的抗体结合位点,形成肝素一PF4一抗体复合物,它可以活化内皮细胞及血小板,血栓形成,而血小板下降。(3)检查过程相关的假性降低血小板计数错误导致的假性血小板减少:血液自动化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可能导致假性血小板减少,如:EDTA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建议改为柠檬酸钠抗凝,结果需矫正。抽血不顺利,存在微小凝血也会导致血小板减少,镜下可见血小板聚集。巨大血小板被计数为红细胞的患者。推荐血小板减少的检查规则为:首次检查发现血小板减少的,需要人工镜检计数血小板以确认,用于除外以上可能的仪器假性计数的患者。(4)真性血小板减少:除外(3)中描述的血小板假性降低,就需要考虑患者是否为真性血小板减少的血液系统异常。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plateletvolume,MPV)偏大,可检测血小板抗体及特异性GPIIb/IIIa、GPIh/Ⅸ的抗体。

其余大量的血小板遗传性异常需要专业的分子遗传实验室检测。值得注意的是,MPV减少的遗传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目前明确的只有1种,即Wiscott—Aldrichsyndrome,也叫X连锁的血小板减少症。

凝血四项

  取血做凝血4项检查,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目的是在术前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有无缺陷,以事先有所准备,防止术中大出血而措手不及。人体的止血功能十分重要。当人意外受伤流血时,止血功能迅速发挥作用,使血液凝固堵住伤口而止血,避免血液大量丢失。当患者需要手术时,医师必须事先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如止血功能不健全,患者术中可能会大出血以至发生手术意外甚至死亡。

  (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是血检前状态、DIC及肝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作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也是临床口服抗凝治疗剂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延长见于:

  a、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主要由于凝血酶原及有关各凝血因子生成障碍。

  b、VitK不足,合成Ⅱ、Ⅶ、Ⅸ、Ⅹ因子均需VitK。当VitK不足时生成减少而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亦见于阻塞性黄疸。

  c、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因广泛微血管血栓而消耗大量凝血因子。

  d、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抗凝治疗。

  缩短见于:

  血液呈高凝状态时、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心梗、脑血栓形成

  (2)凝血酶时间(TT)

  延长见于:

  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增多、AT-Ⅲ活性增高、纤维蛋白原量和质异常

  (3)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

  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水平,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常用APTT对肝素抗凝治疗进行监控。

  延长见于:

  a、凝血因子Ⅷ、Ⅸ、Ⅺ、Ⅻ缺乏

  b、凝血因子Ⅱ、Ⅴ、Ⅹ及纤维蛋白原减少

  c、有肝素等抗凝物质存在

  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多

  e、DIC

(4)血浆纤维蛋白原(Fib)

  增高:烧伤、糖尿病、急性感染、急性肺结核、癌肿、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妊娠、肺炎、胆囊炎、心包炎、败血症、肾病综合症、尿毒症、急性心肌梗塞后

  减少:先天性纤维蛋白原









































白癫风怎么医治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专科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dmk.com/mbyhl/80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