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血栓与止血检验 一、选择题 1、DIC最常见的病因是(B) A.急性白血病 B.严重感染 C.羊水栓塞 D.SLE E.毒蛇咬伤 2.血小板聚集是指() A血小板与血管内皮下组织的相互黏附B血小板与其他异物表面的相互黏附 C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相互黏附D血小板与胶原组织的相互黏附 E血小板与红细胞之间的相互黏附 3、血友病最主要的发病机制的检查是(B) A.出血时间 B.APTT C.血块退缩试验 D.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E.凝血酶时间测定 4、正常止血过程参与的主要因素是(C) A血小板质和量,血管的完整性 B皮肤的完整性和凝血因子正常 C血小板质和量,血管壁及凝血因子正常 D血小板的质和量,凝血因子正常 E凝血因子、血小板质和量及骨髓的正常 5、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起始于(D) A第Ⅻ因子被激活 B血管壁或组织受伤释放出组织因子Ⅲ C第Ⅻ及第Ⅹ因子的释放 D血小板第三因子的释放 E凝血酶的形成 6、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始动因子是(D) A组织凝血活酶 BCa2+ CⅧ因子 DⅫ因子 EⅩ因子 7、用罗马数字I~Ⅻ表示凝血因子,其中缺下列哪一因子?(A) A因子Ⅵ B因子Ⅲ C因子Ⅳ D因子Ⅴ E因子ⅩⅢ 8、延缓血液凝固的因素是(C) A维生素K B温热生理盐水 C肝素 D明胶海绵 E仙鹤草素 9、对凝血时间最有影响的因素是(C) A血小板数量 B血小板功能 C血浆凝血因子 D血管壁的完整性 E血管壁的收缩功能 10、出血时间正常可见于() A因子Ⅷ缺乏 B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 C血小板功能异常 D血管异常 E药物影响(如阿司匹林) 11目前检查内源性凝血系统是否正常的最常用的筛选试验是:(B) A、PTB、APTTC、CT D、RTE、BT 12、内外源性凝血系统共同激活因子(B) A因子ⅫB因子ⅩCⅧD因子ⅢE、Ⅺ 13.合成和释放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是() A肝脏B肾脏C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D血管内皮下胶原组织E血管外膜层的结缔组织 14.参与血小板聚集的主要因素有() A纤维蛋白原、GPIb/Ⅸ复合物、胶原B纤维蛋白原、GPⅡb/Ⅲa复合物、胶原 C纤维蛋白原、GPIa/IIa复合物、Ca2+的平方D纤维蛋白原、GPIIb/IIa复合物、Ca2+的平方E纤维蛋白原、GPIb/IX复合物、Ca2+平方. 15.血小板GPⅡb/IIIa复合物与血小板功能有关的是() A.黏附功能B.聚集功能C.释放功能D.促凝功能E.血块收缩功能 16.下列凝血因子的合成与维生素K无关的是() A.凝血因子ⅡB.凝血因子ⅦC.凝血因子ⅤllD.凝血因子lⅩE.凝血因子╳ 17.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始动因子是() A凝血因子ⅧB凝血因子ⅨC凝血因子ⅪD·凝血因子ⅫE凝血因子Xlll 18.外源性凝血系统的激活是因为() A凝血因子Ⅱ的释放B组织因子(TF)的释放C纤维蛋白原的活化 D激肽释放酶原(PK)的活化E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的活化 19.外源性凝血途径是指(G) A从FⅫ被激活到TF-Vllla-Ca2+复合物的形成 B从FⅫ被激活到FⅨa-Ⅷa-Ca-2+-PF3复合物的形成 C从TF释放到TF-Vlla-Ca2+·复合物的形成 D从TF释放到FlXa-Vllla-Ca2+-PF3复合物的形成 E从PK释放到TF-Vlla-Ca2+·复合物的形成 20.正常止血过程取决于(G) A血小板的质和量及血管壁的正常B皮肤的完整性和凝血因子的正常 C血小板的质和量完整的血管壁和凝血 E凝血因子,骨髓血小板的质和量的的正常 21.出血时间检测需注意(B) A刺破皮肤之前要按摩局部皮肤B试验前一周停止服用阿司匹林C如出血不畅需挤压穿刺部位D试验时需口服阿司匹林E试验前30分钟禁止患者做任何活动 22.一期止血缺陷是指() A血管壁功能的异常B血小板数量的异常C凝血因子生成减低D管壁结构和功能或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的异常E血浆纤维蛋白原减低 23.正常情况下不存在于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是() A凝血因子ⅧB凝血因子ⅦC凝血因子ⅨD凝血因子ⅢE凝血因子1 24.不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是() A凝血因子ⅡB凝血因子ⅦC凝血因子ⅢD凝血因子ⅨE凝血因子X 25.参与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因子主要包括() A.FllFVFVllFXB.FVlllFlXFXlFXll C.FlFVFVlllFXllD.FlFllFVllFVlll E.FllFVFVllFlX 26.为凝血因子(FlXaFVlllaFVa)的活化提供磷脂催化表面的是:() A.PF4B.PF3C.B-TG(B血小板球蛋白)D.红细胞膜E.白细胞膜 27.凝血酶原(PT)时间测定实验中必不可少的是() A.·受检血浆、组织凝血活酶PF3,B.受检血浆、组织凝血活酶Ca2+ C.受检血清、组织凝血活酶PF3D.受检血清、组织凝血活酶Ca2+ E.受检血浆、凝血酶原、Ca2+ 28.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测定是() A内源性凝血系统最常用的筛选实验B外源性凝血系统最常用的筛选实验 C纤溶内激活途径最常用的筛选实验D纤溶外激活途径最常用的筛选实验 E纤溶外源激活途径最常用的筛选实验 29.共同凝血途径是指() A由FⅫ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B由吓的释放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 C由FX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D由PK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 E由HWK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 30.活化蛋白C的主要作用不包括() A激活纤溶系统B抑制FXa与血小板膜磷脂的结合C灭活FVa和FⅧa D增强AT与凝血酶的结合E灭活凝血酶和纤溶酶 31.新鲜血浆所包含的凝血因子是() A除FⅢ、FⅣ外的全部凝血因子B除因子Fl外的全部凝血因子 C除FⅡFⅦ外的全部凝血因子D除FⅨ、FⅪ外的全部凝血因子E全部凝血因子 32.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产物称作() AD-D二聚体,BFDPCy―y二聚体D碎片X(X)E碎片Y(Y”) 33.肝素的抗凝作用不包括()+. A抑制血小扳B溶栓作用C抑制凝血因子V的活化 D抗凝血酶作用E改变血液黏滞性 34.肝素抗凝治疗中最常见、最主要的并发症是() A过敏反应B血小板减少C出血D白细胞减少E引起贫血 35.普通肝素治疗中,首选的监测指标是() APTBTTCD-二聚体DAPTTEFDP 36.低分子量肝素(LMWH)抗凝治疗中,选用的监测指标是() A抗因子Xa活性检测B血小板计数CPTDTTE.APM 37.1~M表示凝血因子,其中缺少的一个因子是() A因子ⅥB因子ⅢC因子ⅣD因子VE因子Xll 38.有关凝血因子正确的说法是() A.又称作凝血酶 B.参与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激活 C.由单核细胞生成 D.是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 E.血清蛋白电泳中在区带 39.有关凝血因子V正确的说法是() A.在肝脏中合成 B.参与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激活 C.属于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 D.在体内是最稳定的凝血因子 E.参与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激活 40.关于凝血因子正确的说法是() A.参与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激活 B.由组织内皮细胞合成 C.属于接触凝血因子 D.参与内源性凝血途径的激活 E.参与共同凝血途径的激活 41.关与凝血因子VIII正确的说法是() A.由组织内皮细胞合成 B.是接触凝血因子 C.参与内源性凝血途径 D.参与外源性凝血途径 E.参与共同凝血途径 42.关于凝血因子X正确的说法是() A.参与内源性凝血途径 B.参与外源性凝血途径 C.参与共同凝血途径 D.不是蛋白质 E.血清蛋白电泳中位于区带 43.关于凝血因子XI正确的说法是() A.通过接触反应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 B.血清蛋白电泳中位于区带 C.是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 D.不是蛋白质 E.广泛存在于全身各种组织中 44.关于凝血因子XII正确的说法是() A.是接触凝血因子 B.是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 C.是对凝血酶敏感的凝血因子 D.参与共同凝血途径的激活 E.参与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激活 45.不是蛋白质的凝血因子是() A.凝血因子III B.凝血因子VIII C.凝血因子VII D.凝血因子IV E.凝血因子IX 46.下列凝血因子属于接触凝血因子的是() A.凝血因子XII B.凝血因子IV C.凝血因子XIII D.凝血因子II E.凝血因子VIII 47.抑制凝血酶活性最主要的物质是() A.PL B.α1-AT C.AT-III D.APC E.HCII 48.血小板黏附率增高常见于() A.心肌梗死 B.血管性血友病 C.肝硬化 D.血小板无力症 E.巨大血小板症 49.参与外源性凝血系统第一阶段凝血过程的凝血因子是() A.VII B.V C.IX D.XII E.VIII 50.参与不稳定纤维蛋白转变成交联纤维蛋白的凝血因子是() A.X B.XI C.XII D.XIII E.VIII 51.活化蛋白C(APC)在蛋白S(PS)的辅助下能灭活() A.因子Va和VIIIa B.因子VIIa和Xa C.因子IXa和XIa D.因子VIIIa和Xa E.因子VIIIa和IXa 52.下列不属于纤溶酶生理功能的是() A.降解纤维蛋白原 B.降解纤维蛋白 C.水解多种凝血因子 D.灭活抗凝血酶 E.水解补体 53.血小板内有许多细胞器,其中含量最多的是() A.溶酶体颗粒 B.致密颗粒 C.α颗粒 D.β颗粒 E.γ颗粒 54.抗凝血酶活性减低见于() A.肝硬化、心肌梗死等 B.急性肝炎 C.因子VII或因子V缺乏症 D.使用抗凝血药物 E.使用类固醇药物 55.对凝血时间测定最有影响的因素是() A.血小板数量 B.血小板功能 C.血浆凝血因子 D.血管壁的完整性 E.血管壁的收缩功能 56.有关抗凝血酶不正确的说法是() A.是体内主要的抗凝物质 B.参与细胞抗凝 C.是肝素依赖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D.与肝素结今可以引起构型发生改变 E.参与体液抗凝 57.关于蛋白C正确的说法是() A.参与细胞抗凝 B.在组织内皮细胞中生成 C.无须依赖维生素K D.由肝脏合成 E.可以灭活FIIa 58.通过外凝血途径和内凝血途径形成凝血活酶时,都需要的凝血因子是() A.VII B.VIII C.X D.XII E.XI 59.由血小板消耗过多导致的血小板减少见于() A.DIC B.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脾功能亢进 D.深静脉血栓 E.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60.血浆凝血酶原(PT)时间缩短见于() A.血友病A B.凝血因子V缺乏 C.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无力症 D.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栓性疾病 E.血液循环中有抗凝物质 6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缩短见于() A.维生素K缺乏症 B.严重肝病 C.血友病 D.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E.DIC纤溶亢进期 62.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检测的凝血因子为() A.凝血因子I、II、V、VII、X B.凝血因子X、XI、XII、XIII C.凝血因子V、VII、VIII、IX、X D.凝血因子I、VII、VIII、IX、XI E.凝血因子II、VII、VIII、IX、XI 6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 A.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 B.脾脏阻留血小板过多 C.血小板功能异常 D.血清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 E.骨髓原巨核细胞减少 64.下列疾病中,可见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的是() A.心肌梗死 B.肝硬化 C.MDS D.先天性纤维蛋白原血症 E.急性白血病 65.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的疾病是() A.人工心脏和瓣膜移植术 B.晚期妊娠 C.血小板无力症 D.脏硬死 E.静脉血栓形成 66.纤维蛋白原增高见于() A.先天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B.血友病 C.肝硬化 D.急性心肌梗死 E.重症肝炎 67.因子VIII活性减低见于() A.血小板无力症 B.口服华法林 C.血友病B D.原发性纤溶 E.血友病A 68.下列选项中因子IX活性减低的是() A.血友病A B.血管性血友病 C.血友病B D.肺栓塞 E.恶性肿瘤 69.下列凝血酶(TT)时间延长的是() A.口服华法林 B.血中有类肝素物质存在 C.血友病A D.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70.关于PT,正确的说法是() A.超过或缩短正常10秒以上为异常 B.可以作为监测肝素治疗的最佳指标 C.超过或缩短正常3秒以上为异常 D.PT缩短见于DIC E.PT是内源性凝血的筛选实验 71.可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是否正常的实验是() A.ATPP B.SCT C.CT D.BT E.PT 72.二期止血缺陷的筛查实验主要有() A.出血时间和血块退缩实验 B.出血时间和束臂实验 C.凝血酶时间测定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 D.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 E.纤维蛋白原测定和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73.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使用的抗凝剂是() A.肝素 B.肝素锂 C.3.13%枸橼酸钠 D.EDTAK2 E.草酸钠 74.下列不属于血管壁的止血功能的是() A.受损的血管发生收缩,使伤口缩小 B.激活血小板 C.激活凝血系统 D.使局部血黏度增高 E.激活纤溶系统 75.有关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正确的是() A.是指纤溶酶原转变成纤溶酶以及溶酶降解纤维蛋白(原)和其他蛋白质的过程 B.纤溶亢进易导致血栓 C.纤溶减低则易发生出血 D.分为内激活和外激活两种途径 E.纤溶酶可以将纤维蛋白(原)全部降解为D-二聚体 76.与血小板粘附功能无关的是() A.血管内皮下胶原蛋白 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C.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Ⅸ) D.血浆纤维蛋白原 E.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a/Ⅱa) 77.PT延长见于() A.过敏性紫癜 B.血循环中抗凝物质的减少 C.内源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等的缺乏 D.应用香豆素类等口服抗凝剂的患者 E.血栓性疾病 78.PT缩短见于() A.血小板无力症 B.血循环中抗凝物质的增加 C.内源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等的缺乏 D.应用香豆素类等口服抗凝剂的患者 E.血栓性疾病 79.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使用的抗凝剂是() A.肝素 B.肝素锂 C.3.13%枸橼酸钠 D.EDTAK2 E.草酸钠 80.与血小板聚集功能无关的物质是() A.诱导剂 B.纤维蛋白原 C.Ca2? D.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Ⅱa) E.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81.在正常凝血过程中,可以形成复合物的是() A.因子Ⅸa,Ⅷa,PF3,Ca2? B.因子Ⅲ,Ⅴ,Ca2? C.因子Ⅹa,Ⅷ,PF3,Ca2? D.因子Ⅻa,Ⅺa,PF3,Ca2? E.因子Ⅲ,Ⅷ,PF3 82.抑制凝血酶活性最主要的物质是() A.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B.蛋白Z C.抗凝血酶 D.蛋白C(PC) E.蛋白S(PS) 83.活化蛋白C(APC)在蛋白S(PS)的辅助下可行成PS-APC-磷脂复合物,其功能不包括() A.可以灭活FVa B.可抑制FXa与血小板膜磷脂的结合 C.可以灭活FⅧa D.增强抗凝血酶与凝血酶的结合 E.可以灭活组织因子 84.肝素的抗凝作用需依赖() A.抗凝血酶 B.肝素酶 C.活化蛋白C抑制物(APCI) D.α2巨球蛋白(α2--M) E.α1抗胰蛋白酶(α1-AT) 85.具有明显加强抗凝血酶的抗凝作用的是() A.凝血酶 B.纤溶酶原 C.肝素 D.蛋白C(PC) E.蛋白S(PS) 86.血小板黏附反应中,vWF的受体是() A.GPⅠa/GPⅡa复合物 B.GPⅠb/GPⅨ复合物 C.GPⅠc/GPⅡa复合物 D.GPⅡa/GPⅠa复合物 E.GPⅢa/GPⅡa复合物 87.下列关于纤溶酶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只能降解纤维蛋白原 B.只能降解纤维蛋白 C.降解纤维蛋白原可产生D-二聚体 D.降解纤维蛋白可产生D/E等片段 E.降解纤维蛋白可产生D-二聚体 88.下列关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描述,正确的是() A.骨髓各阶段巨核细胞的增生正常 B.患者通常有明显的脾脏肿大 C.血小板计数明显减低 D.血小板抗体检查90%以上患者正常 E.血小板计数无明显改变 89.关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正确的是() 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B.骨髓各阶段巨核细胞的增生正常 C.出血时间正常 D.患者通常有明显的肝、脾肿大 E.血小板计数正常 90.血小板无力症实验室检查最主要的异常是() A.出血时间延长 B.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 C.血小板数量减低 D.血小板黏附功能降低 E.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减低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减少 91.下列关于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正确的是() A.一般没有明确的病因 B.是一种独立性疾病 C.血小板减少并伴有出血 D.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E.凝血功能通常减低 92.关于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正确的说法是() A.血小板并不减低 B.是一种先天遗传性疾病 C.不是一种独立性疾病而是原发病的一种临床表现 D.一般无明确的病因 E.出血时间正常 93.APTT明显延长的疾病是()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脾功能亢进 D.血友病A E.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94.血块收缩减低,不包括() 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血小板增多症 C.血小板无力症 D.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E.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95.抗凝血酶活性减低见于() A.心肌梗死 B.白血病 C.血友病 D.口服抗凝剂 E.再生障碍性盆血 96.因子Ⅷ活性减低见于() A.血中存在因子Ⅷ抗体 B.血友病B C.肝脏疾病 D.肾脏疾病 E.维生素K缺乏症 97.抗凝血酶活性增高见于() A.妊娠期妇女 B.新生儿 C.血友病 D.慢性肝炎 E.肝硬化 98.APTT明显延长,最可能发生的疾病是() A.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血小板增多症 D.血小板减少症 E.因子Ⅺ缺乏症 (99~题共用备选答案) A.因子IX B.因子III(TF) C.因子XII D.因子VII E.因子IV 99.内源性凝血的启动因子是() .外源性凝血的启动因子是() .不属于蛋白质的因子是() .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是() (~题共用备选答案) A.血小板的黏附功能 B.血小板的第一相聚集 C.血小板的第二相聚集 D.血小板的释放反应 E.PF3 .为凝血因子的活化提供磷脂催化表面() .由外源性诱导剂引起的聚集反应() .由血小板释放的内源性诱导剂引起的聚集反应() .血小板黏附于其他异物表面的功能() (—题备选答案) A.APTT延长,PT正常 B.APPT正常,PT延长 C.APTT正常,PT延长 D.APTT正常,PT正常 E.APTT正常,PT延长 .外源性凝血因子缺乏(B) .内源性凝血因子缺乏(A) .严重肝脏疾病(C) .遗传性或得性凝血因子XIII缺乏症(D) (—题备选答案) A.APTT B.PT C.D-二聚体 D.FDP E.TT .血友病A时最佳筛选试验() .口服抗凝剂时通常采用的检测试验() .确定继发性纤溶的最佳实验室试验() .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产物() 二、名词解释 1.出血性疾病:是指止血功能障碍所引发的一系列病因不同,实验检查各异,临床以各种出血表现、涉及遗传性和获得性缺陷的疾病的总称。 2.出血:血液从心腔及血管内流出或渗出的过程。 3.血液凝固:血液由液体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称为血液凝固。 4.血栓形成:循环血液中,由血液成分凝集而成的凝快-血栓所造成的一系列病理过程。 5.DIC:是一种由于多种因素引发的内外凝血途径而激活,过量凝血酶生成,并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同时伴发继发性纤溶,产生难以控制性出血的综合征 三、问答题 1.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的作用。 (1)血小板黏附 (2)血小板聚集作用 (3)释放反应 (4)血小板促凝作用 (5)血快收缩功能 2.血管壁在止血过程中有哪些主要作用。 答:(1)收缩反应血管壁受到损伤或刺激时,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血管立即发生收缩,有利于止血。 (2)激活血小板血管受到损伤时,内皮下组织暴露,致使血小板发生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形成血小板血栓堵塞伤口,有利于止血。 (3)激活凝血过程血管壁受到损伤,内皮细胞合成和表达大量组织因子,启动外源凝血系统,促进凝血过程。 (4)抗血栓特性血管壁受损后,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释放抗血栓物质减少,促血栓物质释放增多,从而使血管的抗血栓跟功能减弱,而促血栓功能又增强,有利于止血。 3、简述血液凝固机制? 第十四章血栓与止血检验的临床应用 一、选择题 1.关于出血性疾病病因的描述,错误的是() A有遗传性或获得性的因素B由于机体止血凝血活性的减弱导致 C由于抗凝血活性的减弱导致D由于纤溶活性的增强导致。 E可能是由于血管壁的异常导致 2.由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是() A过敏性紫癜B感染性紫癜C维生素K缺乏症D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血友病 3.由于血小板数量或功能的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是() A药物过敏性紫癜BT血小板增多症C肝脏疾病D单纯性紫癜E过敏性紫癜 4.下列不是出血性疾病病因的是() A由血小板数量的异常B血小板功能的异常C凝血因子活性的降低 D纤溶活性减弱E血液凝固活性减弱 5.血友病A、B分别缺乏哪些凝血因子() AⅪⅧBⅢyCⅧⅪDⅧⅨEⅪⅨ 6.下列与ITP的发病机制有关的是() A机体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并与血小板膜糖蛋白结合B抗体与血小板内含物结合 C抗体与巨核细胞结合D巨噬细胞吞噬被抗体包被的血小板E脾脏破坏血小板增多 7.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基本病变是() A广泛性微血管内微血栓的形成B微血管功能障碍C微血管内血液滞留 D微循环内血流量减少E微循环内血流量增加 8.巨核系细胞增多的骨髓象一般不出现在:() A、真性红细胞增多症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早期D、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9.骨髓检查巨核细胞常减少或缺如的是:()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B、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巨幼细胞性贫血D、缺铁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10.下列关于过敏性紫癜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发作时血小板计数正常 B.发作时血小板计数减低 C.发作时血小板计数增高 D.发作时血小板功能试验异常 E.发作时凝血试验异常 11.关于过敏性紫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血小板计数减低 B.血小板聚集功能正常 C.血小板黏附率降低 D.凝血功能降低 E.血小板计数增高 12.关于血友病的描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骨髓巨幼细胞增生不良 B.由于纤溶活性的增强引起内脏出血 C.血友病A、B均为性连锁隐性遗传病 D.出血时间延长 E.PT、TT延长 13.关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正确的是() A.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B.属于原发性纤溶亢进 C.其病理生理过程包括继发性纤溶亢进的出血阶段 D.血小板计数明显增高 E.属于凝血异常的疾病 14.由于凝血因子生成减少导致出血的是() A.遗传性纤溶亢进 B.严重的肝脏疾病 C.获得性纤溶亢进 D.感染性紫癜 E.过敏性紫癜 15.大关节出血的常见疾病是() A.ITP B.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C.溶血性贫血 D.血友病 E.血小板减少症 16.原发性纤溶时可见() A.3P实验阴性 B.纤溶酶原含量增多 C.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延长 D.血片上破碎红细胞增多 E.FDP阴性 二、问答题 1.患者男性,6岁,一周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近日皮肤大面积出血点,压迫不褪色,并有腹痛症状。血常规:RBC4.3×2/L,Hbg/L;WBC3.9×/L,N63%,E15%,B2%,L20%;血小板45×/L。根据自己所做的WBC结果,并结合题目所给的其它检验结果和临床症状,请分析该患儿病因最大的可能性。 浙江治疗白癜风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dmk.com/mbyhl/800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