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重点

高龄ACS患者,术后1周出现皮肤瘀斑,伴血小板减少。是何病因,如何调整用药,随访结果?

病例提供者:医院(江北院区)

患者,女,80岁。主诉:反复胸闷、胸痛1年,再发1周。

现病史

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闷、胸痛,位于胸骨后,范围约手掌大小,呈压榨样疼痛,持续时间约1至2分钟,未引起重视,未服药治疗,发作频率逐渐增加,发作时间逐渐延长。

近1周来患者上述症状发作频繁,每次发作20至30分钟,口服“速效救心丸”症状能缓解。

既往史

有“2型糖尿病”史20年,平时长期口服“二甲双胍0.5gbid”及“格列美脲2mgqd”控制血糖,血糖未监测。

有“高血压”史10年,血压最高为/mmHg,长期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mgqd”,血压波动在/80mmHg左右。

否认有脑梗塞、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

T:36.0℃,P:78次/分,R:20次/分,BP:/75mmHg。神清,精神可。颈软,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扩大,心率:78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可凹性水肿。

辅助检查

心肌酶谱:正常。

血糖:8.9mmol/L,甘油三酯:2.2mmol/L,总胆固醇:6.11mmol/L,低密度胆固醇:3.9mmol/L。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

心电图:

诊断

1、冠心病,心绞痛;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3、2型糖尿病。

风险评分

Grace评分:.8

Crusade评分:46,高危。

治疗经过

术前用药:阿司匹林mg,替格瑞洛mg。

选用6FEBU3.5指引导管,分别送入Runthrough、BMW导引导丝至OM(大)、LCX远段,用球囊TREX2.5×12mm至LCX中段病变处,6-8atm预扩张多次,植入支架Xienceprime3.0×23mm至LCX中段病变处,10atm扩张释放支架,用高压球囊NCTREK3.0×8mm在LCX中段支架内,14atm后扩张多次,造影结果无残余狭窄,TIMI3级血流。

术后用药:阿司匹林mgqd,替格瑞洛90mgbid,瑞舒伐他汀钙片10mgqn,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mgqd,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mgbid,苯磺酸氨氯地平5mgqd,二甲双胍0.5gbid,格列美脲2mgqd。

主要PCI过程术后病情变化

术后1周,患者诉双下肢可见散在瘀斑,查血常规提示血小板:63×10^9/L,较入院时明显下降。

停用替格瑞洛,改为氯吡格雷75mgqd,阿司匹林剂量减为50mgqd。

半月后复查,血常规显示血小板上升为×10^9/L,患者双下肢无新鲜瘀斑、瘀点出现,无明显胸闷不适。阿司匹林调整为mg。

半月后再次随访,血常规提示血小板为×10^9/L。患者未再有胸痛发作。

用药小贴士

PCI治疗后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主要包括: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假性血小板减少以及噻吩并砒啶衍生物诱导的血小板减少。

其中,噻吩并砒啶衍生物诱导的血小板减少机制,已知的主要有两个:(1)噻吩并砒啶衍生物相关血栓性血小板减少;(2)免疫相关性血小板减少。

替格瑞洛作为新型P2Y12抑制剂,近年被多部指南推荐为ACS患者的一线抗血小板药物,临床应用逐渐广泛,同时相关药品不良反应(ADRs)的报道也逐渐增加。

新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需要严密观察,可根据国家ADRs检测中心指定的关联性评价标准逐条分析,保证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一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分析.《药学服务与研究》,,17(5).

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及处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年7月,第45卷第7期.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早期治疗
全国白癜风爱心大使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dmk.com/mbyfl/875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