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12-13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主办,医院承办,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检验医学专家委员会为学术指导,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现场快速检测(POCT)装备技术分会、检验医学资源网为协办机构的“第一届血栓与止血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建设大会”在京隆重举行。论坛特邀请多名国内知名专家围绕血栓和出血临床研究及检测技术的进展,出凝血疾病的精准诊疗和诊断要点以及抗凝、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一些问题,通过线上线下直播方式进行了专题讲座和专家访谈,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临床与检验专家、实验室技术人员及相关从业人员,直播期间共计传播一百万余人次。

大会还荣邀了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宋仙保处长、医院党委李玉梅书记、首都医科医院王清涛教授出席并致辞。

医院吴俊教授主持会议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宋仙保处长致辞

医院党委李玉梅书记致词

首都医科医院王清涛教授主持

李玉梅书记在致辞时表示血栓和出血是临床常见现象,影响临床治疗效果,造成患者痛苦。医院的护理、检验和血管外科三大团队密切配合,形成血栓风险评估、高凝患者发现和取栓溶栓治疗的完整学科链,为本院的骨科学科群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吴俊教授指出为响应国家号召,提升血栓与止血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未来血栓和止血血组的工作方向可以概括为“一横一纵一联合”。“一横”是指广度培训,包括全国范围的会议培训,行业的学术动态以及基本规范和规范操作的传达,专家共识和指南的宣教推广和临床病例教学。“一纵”是指将工作下到基层,手把手帮助基层提高能力,体现出基层能建中心的价值和意义。他提出明年将在国内各地建设区域化血栓与止血培训基地,对基层检验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一联合”是指联合临床各相关学科。检验作为平台学科,更重要的是为临床做好服务,因此联合相关的血栓和止血专委会,共同推出规范的血栓与止血诊疗路径和诊疗共识以及多中心研究十分重要。

吴俊教授邀请与会专家上台,共同启动第一届血栓与止血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建设大会的开幕仪式

大会开幕式结束后各位专家就围绕大会主题展开了精彩纷呈的专题讲座。

主持人:(自左到右自上到下)医院崔丽艳教授、医院韩呈武教授、中国医院刘贵建教授、医院李绵洋教授、首都医院袁慧教授、中国医院袁玉亮教授、医院王学晶教授、首都医院张岩教授

讲者:(自左到右自上到下)

上海医院王学锋教授《血栓和止血临床研究进展》

医院吴俊教授《血栓和止血检测技术进展》、《凝血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

陈长浩老师《全自动凝血整体化解决方案》

医院的门剑龙教授《出凝血疾病的精准医学》

医院的宋振举教授《急症患者出凝血诊疗专家共识解读》

医院曲林琳教授《抗血小板治疗相关实验室检测进展》

医院屈晨雪教授《直接口服抗凝药之实验室检测》

医院的陈楚教授《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案例分享》

华中医院唐宁教授《出凝血疑难案例分析》

医院乔蕊教授《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的思考》

医院任静教授《出凝血疾病检测的发展和实践》

医院朱铁楠教授《血栓性疾病诊断要点》

中国科学医院吴竞生教授《出血性疾病诊断要点》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医院宋景春教授《中国成人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的诊疗专家共识》

中医院崔巍教授《恶性肿瘤血栓形成相关实验室指标及其进展》

迈瑞公司郭文恒先生《全自动凝血整体化解决方案》

专家访谈环节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的秦威干部主持

临近尾声,医院吴俊教授进行了闭幕总结,本次会议首次采取线上线下模式,分别围绕着血栓与止血基本理论、检测技术发展趋势和方向、抗栓治疗及检测、诊疗方法、企业研发进展进行展开交流讨论。未来血栓与止血学组将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帮助基层单位进行人才及项目建设,推动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感谢卫健委能力建设中心领导、专委会领导、授课专家、线上线下学员、企业、医师报融媒体中心、会务组对本次大会的支持,会议内容干货满满,亮点颇多,期待明年十月再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dmk.com/mbyfl/119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