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常见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出现等为特征。来自贵州省遵义市的龚先生就是一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于年患病,但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龚先生已经战胜了病魔,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龚先生与病魔抗战的历程。 年8月份,龚先生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瘀点、瘀斑,刚开始他并没有重视。之后龚先生在感冒后出现鼻腔出血不止,医院就诊,医生予以其抗感染、止血等对症治疗,效果不佳,医院就诊。龚先生此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敢再耽搁,医院。查血常规示:血小板5×/L,白细胞、血红蛋白正常,经骨穿等相关检查后,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确诊了病情,龚先生开始接受治疗,在应用泼尼松、长春新碱等药物后,龚先生的血小板可以升至×/L。但是好景不长,龚先生的血小板很快开始下降,且用药无法控制,年11月份,龚先生的血小板下降为20×/L,龚先生并未放弃,一直遵医嘱服药,但当看到血小板还在下降时,他不免有些失望,年12月份复查血常规示:血小板6×/L,出血倾向明显,皮肤有大片瘀点、瘀斑,鼻出血不易止住。此后龚先生继续接受治疗,但效果一直不佳。年12月份,在病友的介绍下,龚先生医院血液病科,并由门诊收入院。 “入院查血常规示:血小板9×/L。查体示:皮肤散在瘀点、瘀斑,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根据相关检查结果及其诊疗史,血液病专家冯新旺主任为其做出明确诊断: 中医诊断:紫癜病气不摄血证;西医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冯新旺主任详细分析了龚先生的病情:患者病程较长,应用多种西药后曾短时有效,血小板升高趋势,但随后血小板又下降,多次反复,为反复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出血倾向明显,舌质淡,苔薄白,脉浮。证属气不摄血,中药方剂治以补气养血、止血,药用再生7号、止血1号、止血2号、升板1号、连翘、千金藤、一年蓬、代赭石、小蓟、侧柏叶、玄参、土大黄、生地黄、牡丹皮、马齿苋、三七粉、山药、炒栀子等,口服地黄止血胶囊,静脉给予酚磺乙胺、氨甲苯酸、维生素C、清开灵、甘露聚糖肽。 ”经中西医结合治疗,龚先生的病情逐渐好转,治疗三个星期,皮肤瘀点、瘀斑已经完全消退,也不再有鼻腔出血。看到长期无法控制的病情终于有了改善,龚先生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继续巩固治疗,冯新旺主任根据龚先生的病情变化随时调整用药。住院治疗一个月后,龚先生的血小板升至45×/L,病情稳定,带药出院。 院外龚先生坚持巩固治疗,服药半年后血小板升至正常,年7月份复查血常规示:血小板×/L,此后药物逐渐减停,至今龚先生已停药多年,回访病情一直稳定无反复,生活、工作完全没有影响。 北京白癜风手术费是多少北京中科医院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