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既往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点是: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束臂试验阳性,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 1.急性型:小儿常见,占70%-90%,好发于2-8岁;其特点有起病急、常伴发热等。 2、慢性型:较少见,16%-29%,发病年龄多>6-10岁;其特点有起病隐匿且多无先驱感染症状等。 1、一般治疗:适当限制活动,重者卧床休息,避免外伤;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局部出血者压迫止血。 2、免疫抑制。 3、输注血小板和红细胞。 4、脾切除术。 1、止血:口、鼻黏膜出血可用浸有1%麻黄碱或0.1%肾上腺素的棉球、纱条或吸收性明胶海绵局部压迫止血;无效者,可请耳鼻喉科医生会诊,以油纱条填塞,2-3天后更换;遵医嘱给止血药、输同型血小板。 2、避免损伤: (1)急性期应减少活动,避免受伤;有明显出血时应卧床休息。 (2)尽量减少肌内注射或深静脉穿刺,必要时延长压迫时间,防止发生深部血肿。 (3)禁食坚硬、多刺的食物,防止损失口腔粘膜及牙龈而出血。 (4)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用力大便时腹压增高而诱发颅内出血。 (5)床头、床栏及家具的尖角用软垫包扎,忌玩锐利玩具,限制剧烈运动,以免碰伤、刺伤或摔伤而出血。 3、预防感染:应与感染患儿分室居住;保持出血部位清洁,注意个人卫生;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观察皮肤瘀点(斑)变化,监测血小板数量变化,对血小板极低者应严密观察有无其他出血情况发生。 (2)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神志、面色,记录出血量。 5、消除恐惧心理:出血及止血技术操作均可使患儿产生恐惧心理,表现为不合作、烦躁、哭闹等,而使出血加重,故应关心、安慰患儿,向其讲明道理,以取得合作。 1、指导预防损伤的措施:不玩尖利的玩具和使用锐利工具,不做剧烈的、有对抗性的运动,常剪指甲,选用软毛牙刷等。 2、指导进行自我保护:去公共场所时戴口罩,衣着适度,尽量避免感冒,以防加重病情或复发。 3、教会家长识别出血征象和学会压迫止血的方法,一旦发生出血,医院复查或治疗。 4、脾切除的患儿易患呼吸道和皮肤化脓性感染,且易发展为败血症;在术后2年内,患儿应定期随诊,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和丙种球蛋白,以增强抗感染能力。 5、遵医嘱定期到儿科门诊复诊。 ■■■■■宣传员:张琳琳 护士长:李晓伟 本期编辑:张庆芳 医院赞赏 长按治疗白癜风北京哪家医院好治疗白癜风最好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