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血液病患者来说,一袋血小板就能创造存活的希望 救命的血小板,你在哪里? 本报记者周永固张琪 近日,一条“鸥汀19岁少女发起万人众筹”的募捐信息刷爆朋友圈,今年9月份本来要前往大学就读的吴银霞,却不幸被确诊为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事情经热心网友传播后,汕头的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短短几天时间就为她筹得善款近70万。 在汕头,像吴银霞这样的血液病患者更多的不仅仅需要医药费,更重要的还有使他们的生命得以为继的救命稻草——血小板。 “汕职院罗老师因血小板值急下而住院,需要输入O型血小板,然而联系汕头血站得知O型血小板资源不足,现在急求O型血小板……”时隔一周时间,10月9日,一条血液病患者的求助信息又在朋友圈中广为传播。 前几天,市民又收到“救救小贝淇”的呼吁! 今年以来,汕头血液病患者的特殊求助信息已经不止一次出现在朋友圈,“汕头大学医学院曾庆馀教授因病住院,现出现血小板进行性下降,急需O型血小板……”“2岁半女童患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为血小板过低,加上年龄太小,急需热心人士捐献B型血小板!”一次次紧急求助,一场场捐献血小板大救援接力,牵动着无数市民的心:救命的血小板在哪?为什么总要通过这样的紧急求助才能使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得以为继?现在汕头市的血小板供应情况如何?为此,记者近日特地进行了一番走访。 医生:血小板供应紧缺是常态医院血液科住院病区,记者举目所见病房里的床位都住满了患者,过道也加设了满满一列临时床位。血液科医生叶俊彬告诉记者:“血液病患者涉及各个年龄段,其中有一部分是青少年患者,医院血液类住院患者人满为患是常态,医院增设了床位,依然供不应求,仍有不少患者不得不被安排在急诊室等待。”叶俊彬介绍,相比床位供不应求,血小板的供需失衡问题更为突出。由于新鲜血小板的保存期很短,只有4到5天,所以血小板长期处于供应紧缺状态,“僧多粥少”现象突出,多数患者获得血小板的途径只能是通过亲属定向捐献。而对于没有亲属捐献的患者来说,即使治疗费用没问题,也经常要苦苦寻求、等待血小板捐献者的出现。 他告诉记者,捐献血小板须到血站进行机采,而与普通献血不同,捐献血小板的程序复杂一些,每次机采时间更长达两个小时左右,这让不少有意捐献的热心人士打了退堂鼓;此外,血小板也须同型输注,如果血型不合也无法用,这也加剧了紧缺状况。 据介绍,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修复破损的血管。输注血小板是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重要手段。如果血小板减少严重而不能获得及时补充,可以引起一系列症状,如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粘膜出血、胃肠道也可出血,还可出现月经血量多、血尿等。血小板减少目前已成为严重损害人体血液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该病对人体的损害比较大,若是不能及时治愈的话,还会诱发其他疾病,最终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患者家属:要血小板,只能等!“我是某某床的家属,我们的血小板到了吗?”“我是某某床的患者家属,血小板什么时候才能到啊?”……十多分钟的采访,就被一个个前来询问血小板的家属频频打断,患者家属要么坐在病床边无助地发呆,要么在过道里来回走动,要么急切地到分诊区询问医生,在这里,几乎每一个人都在做一件事:怀着忧虑、惶恐和期望等待!在过道里,记者看到一个忧心忡忡的中年男子,他声音低沉,对着“等了几天了,还没有……没办法,要血小板,只能等……” 对于不少患者的家属来说,等不到血小板,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亲人的病情加剧、甚至出现大出血等危险情况!而等到血小板,他们的惶恐也不会因为血小板的到来而结束,输注一次血小板只能维持3到4天的时间,时间一过,他们需要的血小板又得到哪里去寻找? 潮汕人见面都喜欢问一句“吃了吗”,而在血液病区,最常见的打招呼是“你家的血小板到了吗”! 在分诊区里,记者看到,当护士告知病人家属血小板到了的时候,家属脸上瞬间愁容舒展。 对于这些患者来说,一袋血小板就能创造一个生存的希望,是黑暗中的一抹曙光…… 10月2日上午,金龙小学全体师生为郑贝淇踊跃捐款。郭腾摄 煎熬的等待像悬在头上的一把剑记者了解到,汕头血小板紧缺的情况并非个例,在全国其他地区,类似的情况也普遍存在,甚至在一些地区情况更为严重。去年10月,《广州日报》报道当地血小板缺口达到四五成,医院的多名医护人员被发动起来集体献血;去年8月,四川成都血小板临床需求大,缺口达到30%;去年5月,安徽合肥市AB型单采血小板出现较大缺口……而在今年七八月的上海,患者往往要等到血小板指数下降到近于零时,血小板才款款而来。据报道,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每年治疗新增白血病患儿余人,但每天血小板的供应量只有八九份,而这已经占了上海市全市医疗机构供应量1/10的份额。 根据上海市血液中心提供的数据,年,该市的血小板采集量少得可怜,仅为3.57万个单位。 今年8月份,在上海求医的数百名白血病患者家属就联名发出公开信:“当我们卖了房、卖了地来上海给孩子寻求生路时,想过很多很多,但万万没想到会在血小板上彻底绝望……”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联名发出公开信的一位患儿家属章建明,就因为找不到“互助”的“亲友”,无法为孩子加急输注,只能被动地等着某一袋血小板被血液中心医院,医院送到他跟前。而在煎熬的等待中,等来的是儿子一场大出血,眼看着换一块尿不湿的功夫,小床上已经红了一大片!这次经历把章建明夫妻吓坏了。后来再遇到每个疗程后必然的血小板下降那几天,夫妻二人不分昼夜轮流把孩子抱在手里,仿佛头上悬着一把摇摇欲坠的剑…… 血小板需求量增长太快,供求失衡汕头市中心血站血库负责人高林江告诉记者:“近年来,血站在无偿机采血小板动员招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专门设立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机采血小板宣传分队,专人负责机采献血志愿者动员招募、资料登记等工作,无偿机采志愿者人数不断增加,年无偿机采捐献血小板全年仅有8袋,而近几年无偿机采捐献血小板每年约有袋,但是血小板还是十分紧缺,主要原因是这几年血小板的需求量增长太快了,加上周边地区危重的血液病人很多转到汕头,使血小板需求更紧缺。无偿志愿者捐献的血小板往往只能优先供给急需抢救的病人,例如产后大出血、消化道大出血及其它有出血倾向的危急病人,而对一些普通病人,在血小板紧缺的情况下,动员病人亲戚朋友互助献血是不得已的,也是合理的,如果有动员亲戚朋友互助献血的将优先调配使用。要强调的是,血小板的用量增长这么快,跟个别临床医生滥用血小板有关,病人多次使用血小板后就会产生抗体,输注血小板的作用就会越来越差,甚至出现完全输注无效,个别病人输了几十袋血小板,明显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了,但临床医生还是天天申请。所以要解决血小板紧缺的问题,关键是要加大宣传动员,使更多的健康市民自觉参加无偿献血,同时临床医生也要严格控制血小板输注指征,不要滥用十分紧缺的资源。” “血液银行”带来一线曙光记者还从汕头市中心血站获悉,日前广东狮子会善心服务队在汕头启动了“血液银行”红色行动。其核心内容是组织起一个一定规模的无偿捐献血小板的志愿者库。市民登记成为血液银行的志愿者后,中心血站将把资料输入数据库,进行管理。由于血小板的使用多是紧急时刻,它的捐献需同型输注,而且机采血小板保存期只有5天,血站将根据血小板的实际需求,按照血型,随机打电话或短信通知血液银行的志愿者,不定期来中心血站或者可以机采血小板的地点采集血小板。 这对于患者与家属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我们相信,随着汕头市中心血站和广东狮子会善心服务队等义工组织的努力,随着捐献血小板无损健康的知识普及,会有越来越多的爱心市民加入到志愿捐献的队伍中,从而缓解以至解决我市血小板供应紧张的难题。 长按图框识别临沂白癜风医院北京中科中医院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dmk.com/mbyxg/799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