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白癜风能控制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223/5229874.html

药名文学起于何时?这已无法考究了。南梁萧绎即已首创药名诗,作为杂诗的一种行于世。而就现有资料来看,古往今来最擅长药名文学的,当推宋人陈亚。陈亚,扬州人,官至太常少卿,年七十卒。其人颇幽默,被人目之为滑稽之雄。他曾写过一百多首药名诗,风月前湖近,轩窗半夏凉、无雨若还过半夏,和师晒作葫芦等诗句脍炙人口,传诵一时。又有《生查子·闰情》三首,深沉婉约。其一: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是。字字苦参商,故要槟郎读。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其二:小院雨余凉,石竹生风砌。罗扇尽从容,半下纱橱睡;起来闲坐北亭中,滴尽真珠泪。为念婿辛勤,去折蟾宫桂。其三:浪荡去未来,踯躅花频换。可惜石榴裙,兰麝香销半。琵琶闭抱理相思,必拔朱弦断。拟续断朱弦,待这冤家看。陈亚尝自谓:药名用于诗,无所不可,而斡运曲折,使各中理,在人之智思耳。(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一)

陈亚之外,北宋诗人黄庭坚(苏门四学士之一)以前胡、半夏、兰夏、杜衡四药谐音入诗,云:前胡后湖水,初夏半夏凉;夜阑香梦破,一雁度衡阳。意境幽远,文趣绵长。而南宋词人辛弃疾则填有《定风波》,曰: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以甚,多病,提阴风月废篇章。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胡海早知身汗漫,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内中共嵌入木香、石膏、防风、常山、甘松等味中药,天衣无缝,识力超群,令人叹咏。

冯梦龙《挂枝儿》想部三卷录有三首明代流行的药名民歌。其一:红娘子,叹一声,受尽了槟郎的气。你有远志,做了随风子,不想当归是何时?续断再得甜如蜜,金银花都费尽了,相思病没药医。待他有日的茴芗也,我就把玄胡索儿缠住了你。

其二:想人生最是别离恨,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因此黄连心苦苦里为伊担闷。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嘱咐使君子莫作负思人。你果是半夏的当归也,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的等。

其三:你说我负了心,无甚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书也,当作破故纸。冯梦龙评这三首民歌道:颇称能品!

常言道:人间最苦是相思,此病难用药石医。

明清之际的周清源在《西湖二集》卷十二中却偏偏用几十味中药名描写一位小姐几乎病入膏肓的相思病,妙趣横生,令读者忍俊不禁。节录于此:这小姐生得面如红花,眉如青黛,并不用皂角擦洗,天花粉傅面,黑蔟蔟的云鬓何首乌,狭窄窄的金莲香白芷,轻盈盈的一捻三棱腰。头上戴几朵颤巍巍的金银花,衣上系一条大黄紫菀的鸳鸯。滑石作肌,沉香作体,上有那豆蔻含胎,朱砂表色,正是十七岁当归之年。怎奈得这一位使君子,聪明的远志,隔窗诗句酬和,拨动了一点桃仁之念,禁不住羌活起来......怎知这秀才心性芡实,便就一味麦门冬,急切里做了王不留性,过了百部......看了那写诗句的藁本,心心念念的相思子,好一似蒺藜刺体,全蝎附身。总之,医相思没药,谁人肯传与槟郎?......真是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

又,明代酒令中,有以《四书》句配药名为令,堪称奇绝,如谓:

三宿而出画,王不留行;

管仲不死,独活;

曾皙死,苦参;

吾党之小人狂简,当归;

出三日,肉苁蓉;

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天南星;

七八月之间旱,半夏;

小人之德草,随风子;

舟车所至,木通;

孩提之童,乳香;

兴灭国,继绝世,续断;

若绝江河,泽泻;

亡之命矣夫,没药;

有寒疾,防风;

胸中正,决明子;

桃之夭夭,红花;

夫人幼而学之,远志;

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蝉蜕。

(如此等等,见之于冯梦龙《挂枝儿》想部卷三。)

朱震亨与牡丹亭

名医朱震亨是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他不仅精通医道,也爱好文学。剧作家汤显祖与其交情甚笃。一日,汤登门造访,恰逢朱午间小憩。他发现朱书案上有篇文章:牡丹亭边,常山红娘子,貌若天仙。巧遇推车郎,于芍药亭畔,牡丹花下,一见钟情。托金银花牵线,白头翁为媒,路路通顺。择八月兰开成婚,设芙蓉帐结并蒂莲,合欢久之,成大腹皮矣。生大力子,有远志,操大戟平木贼,诛草寇,破刘寄奴,有十大功劳。当归期,封大将军之职。这是朱震亨巧集药名成文的戏作。而汤显祖读后,大受启发,回家巧妙构思,写就了不朽之作《牡丹亭》,动人的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逼真的心理刻画,优美的词曲,不仅轰动当朝,还流传后世,受到人们喜爱。

李诩在《戒庵老人漫笔》文集中曾载明人肖观谰所作的《桑寄生传》,读后均使人有工巧之极的赞叹。

桑寄生传

桑寄生者,常山人也,为人厚朴,少有远志,读书数百部,长而益智不凡,雌黄今古,谈辞如玉屑。状貌瑰异,龙骨而虎睛,膂劈(作臂)力绝人,运大戟八十斤,走及千里马。与刘季(当作寄)奴为布衣交,刘即位,拜为将军。口含鸡舌待左右,恩幸无比。荐其友(秦艽)、周升、杜仲、马勃。上召见之日:“公等谓参、苓、芝、术,不可一日无者也,何相见之晚耶!”生即进曰:“士以类合,犹磁石取铁,琥珀拾芥,若小人而望其进贤,是犹求柴胡、桔梗于沮泽也。”然好佛,与天竺黄道人,弥陀僧交最善。从容言于上,上恶异端,而弗之用。木贼反,自称威灵仙,与辛夷、前胡相结连,犯天雄军。公(上)谓生曰:“豺狼毒我民,奈何?”生曰:“此小草寇,臣请折箠笞之。”上大喜,赐穿山甲、犀角带。问:“何时当归”?曰:“不过半夏。”遂率兵乘海马,攻贼大败。战百合,流血余数里。士卒挽川弓,发赤药箭,贼不能当,遂走,绊于荑蒺藜或践滑石而踬。悉追斩之。惟先降者独活,以延胡索系之而归,获无名异宝不可胜计。或(曰):“马援以薏苡兴谤,此不可留也。”但献之。上迎劳生曰:“卿平贼如翦草,孙吴不能过也。”因呼为国老而不名。   生益贵,赏赐日积,钟乳三千两,胡椒八百斛,以真珠一斛买红娘子为妾。红娘子有美色,发如蜀漆,颜如丹砂,体白而乳香,生绝爱之,以为牡丹、芍药不能与争妍也。上闻,赐以金银花、玳瑁簪,月给胭脂胡粉之费。一日,上见生体羸,谓曰:“卿大腹顿减,非以好色故耶?宜戒淫欲,节五味以自养。”且令放还其妾。生不得已,赠以青箱子而遣之。然思之不置,遇秋风起,因取破故纸题诗以寄焉。其诗曰:            

牵牛织女别经年,定得鸾胶续断弦。            

云母幛空人不见,水沉香冷月婵娟。            

泽兰憔悴渚蒲黄,寒露初凝百草霜。            

不共玉人倾竹叶,茱萸甘菊自重阳。   

妾答之曰:          

菟丝曾附女萝枝,分手车前又几时?          

羞折红花簪凤髻,懒将青黛扫蛾眉。          

丁香漫比愁肠结,豆蔻长含别泪垂。          

愿学云中双石燕,庭乌头白竟何迟。          

天门冬日晓苍凉,落叶初惊满地黄。         

清泪暗消红粉面,凝尘闲锁郁金香          

石莲未嚼心先苦,红豆相看眼更长。          

镜里孤鸾甘遂老,引年何用觅昌阳。   

生得诗,情不自胜,乃言于上,召之使返。   

然生既溺于欲,又不能防风为寒所侵,寝而成疾。久之面生青皮,两手如干姜,皤然一白头翁也。上疏乞骸骨,上日:“吾曩者豫知卿有今日矣。”赐神曲酒百斛,以皂角巾归家,养疾而卒。   作史君子日:“桑氏出于秦大夫桑生,桑白皮之后。有名螵蛸者,即其远族。生少孤茕,仅知母而不知父,卒能以才见于时,非所谓邓林之桂枝,松江之鳖甲耶?其后耽于女色,甘之如石蜜,而忘其味之苦于熊胆;美之于琅玕,而不知其毒甚于乌蛇也。迷而不悟,卒以伤生,哀哉!”丁丑四月立夏日书于水云阁。其昌。

《上海中医药报》曾载安徽潜山县汪济老先生《致在台老人书》,内含六十余种中药名,通篇幽默风趣,堪称佳作。

中医对联:有位中医,善于用中药名作对联,一天,客人一进门就指着灯笼说: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医生笑对到: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客人进院后赞叹道:暑最易深竹院,。医生随口对说:伤寒尤妙小柴胡。客人在院里坐下后,又出一联: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医生不假思索地应道: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客人看了病,告辞出来,说到: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医生对道: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药店关门从前,江西有一对父子在长沙开药店,因生意太好,遭到同行排挤,无赖寻衅。父子俩不得不商量关店回乡,但怎样告诉顾客呢?他们思考之后,便把店门关上,在两扇大门上写上十味药名,随即离去。门上的药名是:生地、人参、附子、当归、熟地。枣仁、南枣、吴萸、益智、茴香。

第二天,顾客久等不见开门,大家议论纷纷,正要问明原委,忽有过路先生说道:列位不用等了,此店已关,人回故乡去了。大家问他何以知道,先生指着店门的药名道:生地人生父子当归熟地;找人难找无如一志回乡。

并说大老板骑马走的,媳妇是乘车去的。人问何故,他又指着小门边的一联说:大将军海骑马身披穿山甲;小红娘坐车前头戴金银花。

经他这一说,大家恍然大悟。原来这些中药名字串联起来,便可成文成对,意趣横生。

三则药联向静山宇定一,晚年以宇行,现通海七街材人,生于年,卒于年。向幼时目有重瞳,能过目成诵,聪慧过人。擅诗文、对联、书法,晚年行医济世,擅妇科、儿科、内科、对治狂犬病有新法,开智仁堂药室,曾作对联三则,颇为工巧:其一:远志决明当归益智细辛厚朴贯众车前

此联有三难,一、全用八味中药名组成不用虚词串连,盖远志、决明子、当归、益智仁、细辛、厚朴、贯众、车前仁,皆中药名也。二、在联底嵌入药室名智仁二字。三、内含诊病要明白决断,应当吸收多方智慧,细心厚道,自可超过众人及前贤之意。

其二:大将军穿山甲骑海马手提巴戟与木贼大战百合不输半夏红娘子擦轻粉簪银花怀抱琶瑟对君子弹出神曲自值干金此联全用药名缀系成文。

其三:辛不厌耕苦不厌读未为良相且为良医辛末系当年干支,嵌字自然。

药名颜色诗.新嫁娘姑娘黑丑貌难逢,头戴红花扮美容,绿萼长袍遮后背;蓝根短褂护前胸。全身肉似乌梅黑;满面肤如赭石红。紫草围腰飘紫带;黄巾裹足舞黄龙。指穿金戒豪门气;耳坠银花贵妇风。尽管装成青玉果,依然嫁个白头翁。这首诗以黑丑、红花、绿萼梅、板蓝根、乌梅、赭石、紫草、黄精、荆芥、银花、玉果、白头翁十二味均带色彩的药名,写出了一个非洲女子的婚姻结局,令人啼笑皆非。

熟地迎白头益母红娘一见喜;淮山送牵牛国老使君千年健。携老,喜箱子背母过边桥;扶幼,白头翁拾子到常山。红花红豆红孩子;白梅白果白头翁。降香木香香附满店;黄药白药山药齐全。海龙海马通大海;红花红藤映山红。幸早里,且从容;奈这事,须当归。

《西游记》中的药名诗词小说《西游记》在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傍门见月明中,有一首唐三藏抒发情怀的诗。其诗曰: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这首诗选用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伏苓、防己、竹沥、茴香等九味中药。虽然药的功能与诗的内容无关。但这些药名却揭示了《西游记》的情节,颇值玩味。益智指的是受唐王之命赴大西天即天竺的大雷音寺取大乘经的矢志不渝的信念;王不留行指的是唐太宗排驾亲自为御弟三藏饯行,并与众官送出长安关外;三棱子指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三个徒弟;马兜铃正是唐三藏师徒与小白龙马一起乘危远迈杖策孤征,匆匆赶路的形象和声音;茯苓是指西天如来佛祖;防己、竹沥指唐僧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象新采的竹茎,经火炙后沥出的澄清汁液;茴香谐音回乡,指取经成功返回唐朝。《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从近二千味中药的药名中,选择了能表达小说内容的几味,藉中药名称和全诗浑然一体,巧妙地紧扣小说的主要情节,令人拍案叫绝。

在第二十八回里,吴承恩还用药名写了一首《西江月》的词,描写孙悟空对进犯花果山残杀众猴儿的猎户,进行抵抗的情景: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人参官桂岭前忙,血染朱砂地上。附子难归故里,槟榔怎得还乡?尸骸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这里用了乌头、海马、人参、官桂、朱砂、附子、槟榔、轻粉、红娘子9个中药名,生动地描写了当时激烈拼杀和猎户残亡的战斗场面。

药名四季歌春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问泽兰。夏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秋秋菊开花遍地黄,一日雨露一回香;牧童去取国公酒,醉到天南星大光。冬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待到雪消阳起时,门外户悬白头翁。

《药名体》诗宋徽宗时户部员外郎孔平仲,字义甫,进士出身,史载其长史学,工文词,著续世说,绎解稗诗。在《宋诗记事》中载其写的两首《药名体》诗:鄙性常山野,尤甘草舍中。钩帘阴卷柏,障壁坐防风。客土依云实,流泉架木通。行当归云矣,已逼白头翁。其二云:此地龙舒国,池黄兽血余。木香多野桔,石乳最宜鱼。古瓦松杉冷,旱天麻麦疏。题诗非杜若,笺腻粉难书。诗中共嵌入常山、甘草、卷柏、防风、云实、木通、当归、白头翁、地龙、血余、木香、乳石(石乳)、瓦松、天麻、杜若等16种药名。诗人巧妙地运用这些药名,从微观到宏观,勾画了一幅山村野夫居住茅屋、眼望飞云、耳听泉声、安乐自得的闲逸神情。在这龙舒国里,松杉参天、野橘遍地、石乳溶洞、麻麦阡陌,好象外桃源一样,别赋新意,颇有感染力。

辛弃疾与药名词南宋辛弃疾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词人,而且还是一名填制药名词的行家。大约在南宋淳熙十五年时,他用药名写了一首《定风波·用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马善医》: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篇章。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浸,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这首词里写山、写水、写石、写草、写风、写雨,眼前这些自然景象,都寄托着诗人对往昔坎坷不平道路的情思,抒发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愤懑。其中用药名本字、谐音字等嵌入的药有木香、禹余粮(雨余凉)、石膏、吴萸(吾已)、栀子、紫草(知子草)、防风、海藻(海早)、甘松等,药名与词意,浑然一体。

辛弃疾早年就擅长填词,据传,他在新婚之后,便赴前线抗金杀敌,疆场夜静闲余,便用药名给妻子写了一首《满庭芳·静夜思》,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堂。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词中共用了云母、珍珠、防风、沉香、郁金、硫黄、柏叶、桂枝、苁蓉、水银、半夏、薄荷、钩藤、常健⑺奚场⑶岱邸⒍阑睢⑿稀⑽谕贰⒖嗖巍⒌惫椤④镙恰⑹斓亍⒕栈ǖ?4个中药名。据说,妻子接信后,亦以药名回书:槟榔一去,已历半夏,岂不当归也。谁使君子,寄奴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妻叩视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来了白芨书,茹不尽黄连苦。豆蔻不消心中恨,丁香空结雨中愁。人生三七过,看风吹西河柳,盼将军益母。信中用了中药名16种,表达了情意绵绵的思夫之情。

憨山大师醒世歌红尘白浪两茫茫    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    终身安分度时光休将自己心田昧    莫把他人过失扬谨慎应酬无懊恼    耐烦作事好商量从来硬弩弦先断    每见钢刀口易伤惹祸只因闲口舌    招愆多为狠心肠是非不必争人我    彼此何须论短长世事由来多缺陷    幻躯焉得免无常吃些亏处原无碍    退让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杨柳绿    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终是三更梦    富贵还同九月霜老病死生谁替得    酸甜苦辣自承当人从巧计夸伶俐    天自从容定主张谗曲贪嗔堕地狱    公平正直即天堂麝因香重身先死    蚕为丝多命早亡一剂养神平胃散    两种和气二陈汤生前枉费心千万    死后空留手一双悲欢离合朝朝闹    寿夭穷通日日忙休得争强来斗胜    百年浑是戏文场顷刻一声锣鼓歇    不知何处是家乡

张说的《钱本草》张说(-),唐大臣,字道济,河南洛阳人,玄宗时任中书令,封燕国公,擅长文辞,当时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时有大手笔之称谓。他的《钱本草》,以钱喻药,诊治时弊,利害之论,颇富哲理,寓教深刻,堪称奇文。当今一些人经不起金钱诱惑,竟拜倒在孔方兄的门下,于是不择手段,偷盗抢劫,贪赃枉法,行贿受贿,坑蒙拐骗,敲诈勒索,......结果反害了卿卿性命,故欲防治人为财死之症,需求此《钱本草》之良药。文曰:钱,味甘,大热,有毒,偏能驻眼颜,采泽流润,善疗饥,解困厄之患立验。能利邦国,污贤达,畏清廉。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其药采无实,采之非礼则伤神。此即流行,能召神灵,通鬼气,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与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人不妨己谓之智,以此七术精炼,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长寿。若服之非理,则弱志伤神,切须忌之。

白居易的《采地黄者》(唐·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横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白居易(-),唐代大诗人,其祖籍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邦(今陕西渭南北),贞元进土,官至刑部尚书。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娘也能听懂。涉及咏药诗作多达百首,为唐咏药诗之冠。《采地黄者》是其中之一,他并非沤歌地黄这一味中药的功效,而是和他的《卖炭翁》一样,通过采挖地黄这一具体过程,把采挖者那种艰辛和痛苦的生活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诗的意思是说,今年春天不下雨旱死了麦子,去年冬天霜来得太早,损伤了麦苗的分蘖。年底了家里没有吃的,只好到野地里去采挖一种药材棗地黄。挖它有什么用处?想拿它去换点口粮。天刚亮就扛着锄头到山野里去,可是采来采去挖到天黑筐子也没有装满。拿到富贵人家,卖给那些白白胖胖的子弟。讨好人家说:,买下这地黄吧!拿来喂你们的肥马,可以使它的毛色光泽发亮,都能映照到地面上。我别无他求,只想换一点马吃剩下的饲料粮,以解救全家苦于饥饿的肚肠。全诗叙事,曲折动人,情景交融,感人肺腑。作者通过采地黄一事,真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龚自珍的《远志》诗(清·龚自珍)九边烂熟等雕虫,远志真看小草同。枉说健儿身在手,青灯夜雪阻山东。龚自珍(--),清末思想家,文学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土,官至礼部主事。这首诗的历史背景是,当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时,曾预料英帝国主义可能出兵侵犯,建议清廷应加强战备,巩固边境海防,绝不能妥协,可惜他的建议未被重视和采纳。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借喻中药名棗远志,吟诗抒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心境。诗的大意是说,我纵然通晓兵书,熟悉边境的作战地形和有抗击敌人的具体办法,可是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所以虽有保卫国家的远大理想,但却像中药的远志一样,空有其名,仔细看看其长相,它和普通小草无二样。现在虽有健身好汉的抱负,不平凡的身手,但却像被大雪封阻在山东道上的游子一样,不能前进。诗人在这里借喻中药远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抱负,抒发了不被重用的心境和愤世之情。远志为远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和茎人药,别名小草,为什么又叫小草呢?据南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载,东晋大臣谢安,开始隐居东山不出,后来下山做了桓宣武的司马官。当时有人给桓公送了不少中药,其中有远志,桓宣武就问谢安,这种(指远志)药又叫小草,为什么一样药又叫两个名字呢?在场的郝隆立即回答说: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以诙谐反喻的语言讥笑谢安。诗人借喻远志棗小草这个典故,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切合实际,符合时宜。远志性温味苦辛,是一味常用的益智安神良药,《本经》中列为上品。

无名氏的《天南星游记》《中医拾趣》中载有无名氏写的一篇游记,独辟蹊径,别具情趣。记曰:何首乌,仙茅人,厚朴有远志,年三七,与友白英、石韦、陈皮、秦艽乘地龙遨游天南星。时当半夏,星上遍布红花、紫草、玉竹、艾叶,千里光闻藿香。五人合欢归于萝芙木下读百部,骓黄古今,言谈如玉屑,时久果然益智不浅。又尝穿山甲行猎,舞大戟,发赤箭,斩杀蜈蚣,射死水蛭,活捉蕲蛇,满载鹿茸、犀角、虎骨、熊胆。唯夏天无冰凉花、冰片,难以久留。一日,忽思当归熟地,乃敷轻粉,涂铅丹,骑穿山龙而归。乡人见之皆不相识,原来五人已成白头翁矣。游记仅以余字,运用中药名40多个,除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外,在遨游中,把看到的、读到的、猎到的、想到的和获得的都记叙得清明透彻,言简意赅,惟妙惟肖,使人如身临其境一样。当归来时已成白头翁矣,不禁遐想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名句,大有天上三五日,地上几十年的感叹。

《西厢记》红娘药方治相思元代戏曲家王实甫,写下了不朽名剧《西厢记》。在《西厢记》中,有一折戏叫《张君瑞害相思》,是戏中的重点场次。这出戏说的是张君瑞和崔莺莺一见钟情,互相爱慕,但碍于封建礼教,不能在一块倾诉衷肠,永结秦晋之好,以致张君瑞害起相思病来。凑巧,这时崔莺莺的贴身丫环红娘来到,告诉张生:有一药方送来与先生,用着几般儿生药,各有制度,我说与你:桂花摇影夜深沉,醋酸当归浸。[末云]桂花性温,当归活血,怎么制度?〔红唱〕面靠着湖山背阴里窨,这方儿最难寻,一般两眼令人恁。[末云]忌什么物?[红唱]忌的是知母未寝,怕的是红娘撤沁,吃了呵,稳情取使君子一星儿参。这一剂药确实对症,治好了张君瑞的相思病。原来莺莺托红娘,前来与张生订约,红娘寓意药方,借用桂花、当归、知母、红娘子、使君子、人参六味中药名,巧妙而含蓄地传递了情报,使医药充当了穿针引线缔结良缘的纽带。从这出戏里,我们可以看出剧作者是知医识药的,他嵌入药名十分贴切(知母、红娘)、含蓄(使君子、人参),一语双关,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来源:网络,有删改

1.点开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dmk.com/mbyxg/1363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