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医院血液化疗科主治医生

血小板减少症是血液内科和肿瘤内科医生经常碰到的疾病之一,也是临床上出血性疾病最常见的病因,定义为外周血血小板计数<×/L。在血小板减少症的诊疗方案中,促血小板生成药物一直以来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中,rhIL-11(重组人白介素-11)是国内上市最早、最常用的一种。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通用毒性标准(CTCAE-5.0)将血小板减少分级标准制定如下[1]:

在目前可查询的rhIL-11说明书中,适应症主要为以下三种:实体瘤、非髓系白血病化疗后Ⅲ、Ⅳ度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而在年最新版的《重组人白介素?11防治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1]中提出了白介素-11可用于超说明书外使用的几种血小板减少症,如:CIT(肿瘤化疗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ITP(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及化疗联合放疗引起CIT。本文将逐一解读这几个适应症的rhIL-11用法。

CIT的治疗

CIT是指抗肿瘤化疗药物抑制骨髓功能,导致外周血中PLT低于正常值的一种最常见的肿瘤治疗并发症。

图1有治疗指征CIT的管理流程图[1]

图2CIT的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1]

CIT出血的高风险因素:

既往有出血史;

化疗前PLT<75×/L;

接受含铂类、吉西他滨、阿糖胞苷以及蒽环类等药物的化疗;

肿瘤细胞骨髓浸润所造成的血小板减少;

ECOG体能状态评分≥2分;

既往接受过放疗,特别是长骨、扁骨(如骨盆、胸骨等)接受过放疗。

急性白血病(AL)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治疗

图3有治疗指征的白血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管理流程图[1]

白血病化疗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的一级预防: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有所不同,一级预防是针对可能导致出血风险较高的因素,在第1个周期化疗后立即进行的预防措施。

对于接受高出血风险化疗方案的AL患者,均建议化疗后预防性应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白介素-11等)。

通常在化疗后6-24h应用rhIL-11,50μg/kg,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用7~14天,或至化疗抑制作用消失且PLT≥×/L时停药。

白血病化疗出血的高风险因素:

疾病恶性程度高;

既往有出血史;

接受高剂量阿糖胞苷、地西他滨等药物的化疗;

ECOG体能状态评分≥2分;

合并感染。

化疗联合放疗引起CIT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使用白介素-11可以显著降低肿瘤患者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提升血小板的最低值,缩短血小板恢复时间,不影响下一周期化疗时间,不良反应可耐受。

化疗联合放疗引起CIT的治疗流程参考上述CIT治疗流程(图1)。

rhIL-11用于治疗ITP

在国家卫健委组织编写的《临床路径释义?血液内科分册(年版)》[2]中,可使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如白介素-11)维持血小板计数。

图4ITP治疗流程[2]

rhIL-11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制定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年版)》[3],推荐rhIL-11用于AA的促造血治疗。

图5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治疗选择

白介素-11用药的安全性管理

临床上使用rhIL-11后主要不良反应包括乏力、发热、水肿、心动过速、短暂贫血及结膜充血等。大多数为轻至中度,停药后均能迅速消退(如下图)[1]。

参考文献:

[1]重组白介素-11防治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年版)

[2]临床路径释义-血液内科分册(版)

[3]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版)

指南原文请见“阅读原文”

精彩回顾(点击查看)

?中国成人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专家共识发布,陈述意见一览!?ASH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循证指南发布!?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诊疗共识(版)》发布!?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推荐意见一览!?抗血小板治疗出现了不良反应,该如何应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dmk.com/mbyxg/1173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