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维生素类1.维生素C+钙制剂 结果:构成结晶,产生副作用。 分析:大剂量的维生素C可促使钙剂在肾脏构成结晶,产生副作用,故二者应避免联用。 对重症卧床患者,补液的时候常常输注氨基酸、维生素和一些钙剂,这样的情况下,钙剂的输液剂应于维生素类的输液剂间隔一段时间输注。 2.维生素C+维生素K1 结果:产生沉淀,下降药效。 分析:维生素C在体内脱氢,有较强的还原性,构成可逆性氧化还原系统,而维生素K1正好具有氧化性。 维生素C与维生素K1配伍会产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沉淀,下降药效,产生毒副作用,存在配伍忌讳。 因此,二者应当分别输注,不能在同一溶媒中混合输注。 长时间全胃肠外营养者需mg维生素K1,一周一次,肠外营养也需要大量的维生素。 此时一定要注意维生素K1和维生素C制止在同一溶媒中配置,维生素K1可采取肌内注射的方式,维生素C可采取静脉滴注等别的方式进行补充营养。 3.门冬氨酸钾镁+0.9%氯化钠注射液 结果:疗效下降。 分析:门冬氨酸钾镁为电解质补充药,为1-门冬氨酸与氧化镁、氢氧化钾构成的钾镁盐,可提高细胞内钾离子浓度。 常用于低钾血症,低钾及洋地黄中毒引发的心律失常、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肝性脑病等的医治。 镁能使钾进入细胞内,以保证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生理盐水含有钠离子。 钠进入细胞内,就会增进细胞内钾的外流,从而影响钾离子的吸收,并且以葡萄糖为溶媒有助于钾离子细胞内转移。 因此,门冬氨酸钾镁使用时应于5%葡萄糖注射液ml或ml中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 常见药物类1.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 结果:副作用增加。 分析: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均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 对乙酰氨基酚的解热镇痛作用与阿司匹林类似,但抗炎和抗风湿作用较阿司匹林弱,二者均有消化道反应的不良反应症状。 阿司匹林与对乙酰氨基酚适用,后者生物利用度下降,且胃肠道不良反应增加,还会因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增强,增加出血的危险。 阿司匹林与对乙酰氨基酚长时间大量同用有引发肾脏病变的可能。因此二者避免同服,避免毒副作用的产生。 2.氨溴索+奥美拉唑 结果:产生沉淀。 分析:盐酸氨溴索pH值为5.0,盐酸氨溴索不能与pH值大于6.3的其他溶液混合。 奥美拉唑pH10..3,因此氨溴索和奥美拉唑合用时,pH值增加会致使产生盐酸氨溴索的游离碱沉淀,故二者避免联合使用,应当分别输注。 3.地塞米松+盐酸普罗帕酮 结果:产生沉淀,输液变浑浊。 分析:地塞米松pH为7..5,呈碱性,盐酸普罗帕酮的pH为3..0,呈酸性,二者适用,酸碱中和,输液剂变浑浊。因此二者严禁在同一溶媒中配伍使用,应当分开使用。 4.脱氧核苷酸钠+0.9%氯化钠注射液 结果:失效。 分析: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为复方制剂,常用于急、慢性肝炎、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辅助医治。 本品是一种具有遗传特性的化学物质,与蛋白质相结合成核蛋白,为生物体的基本物资,氯化钠溶液与蛋白质产生盐析,破坏蛋白质。 因此,脱氧核苷酸钠应避免与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应将本品加入到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缓慢滴注(每分钟2ml)。 5.硫酸亚铁+四环素 结果:影响吸收,使疗效下降。 分析:硫酸亚铁为二价金属铁化合物,可与四环索类药物构成赘合物,影响了四环素类药物的吸收,使四环素的血药浓度大大下落,使疗效下降。 因此,不要同时服用四环素类药物与硫酸亚铁片,应当在停用四环素类药物后再服用硫酸亚铁。 如必须服用硫酸亚铁,则应把四环素类药物改成其他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 抗菌药物类1.青霉素+磺胺药 结果:疗效下降 分析:青霉素属于快速杀菌药,而磺胺类抗菌药属于抑菌药,二者适用相互拮抗,使其抗菌作用下降,疗效减少。 因此这两种抗菌药物避免同时使用,应当分开使用。 若二者联合,应遵守先杀后抑的顺序,到达最好的抗菌效果,即先使用青霉素后间隔h后使用磺胺类药物。 2.头孢唑啉+华法林 结果:增加出血的风险,副作用增加 分析:头孢唑啉和华法令同用时可致使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合成减少,可增加出血的危险性,副作用增加。 因此二者避免同时服用,应当在停用头孢唑啉后再服用华法林。 :张跃奇 奥美拉唑应当用盐点还是用糖点? 回复忌讳,看看还有哪些药物不能1起用! 昆明儿童白癜风医院沈阳白癜风专科医院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dmk.com/mbywh/15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