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病主治医院 http://m.39.net/pf/a_6171978.html 医院儿科王欣明王蕾 病历摘要患儿男,3岁,因“发热3天”于年7月12日入院。患儿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咽痛、食欲差,体温达39.8℃,口服“阿奇霉素、布洛芬”,无好转。既往健康。有青霉素及头孢类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体重15kg,体温38.7℃,呼吸24次/分;上、下唇内侧、颊黏膜及舌散在数枚大小不等溃疡,咽部充血。余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6×/L,中性粒细胞0.60,淋巴细胞0.24,单核细胞0.06,血红蛋白g/L,血小板计数×/L。肝肾功能及X线胸片均未见异常。 诊断溃疡性口炎。 治疗 第1天,予克林霉素0.15g,2次/天,静脉滴注。 第2天,患儿体温降至正常,口腔溃疡较前好转。当天第1次滴注克林霉素后约1h,患儿左膝关节外侧出现大小约2.0cm×2.0cm红色瘀斑,未予以处理。 第3天,第1次滴注克林霉素后,患儿无诱因齿龈出血不止,躯干及双下肢皮肤散在针尖至米粒大小不等出血点。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7×/L,中性粒细胞0.77,淋巴细胞0.30,血红蛋白g/L,血小板计数0;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2s,凝血酶原时间14s,凝血酶时间17s,纤维蛋白原2.8g/L,国际标准化比值1.19。肝肾功能检查及腹部超声检查未见异常。停用克林霉素,给予甲泼尼龙30mg,1次/天,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6g,1次/天,静脉滴注;氨肽素0.2g,3次/天,口服。 第4天,患儿出血症状基本消失,白细胞计数7×/L,中性粒细胞0.46,淋巴细胞0.49,血红蛋白g/L,血小板计数64×/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6s,凝血酶原时间12s,凝血酶时间16s,纤维蛋白原3.0g/L,国际标准化比值1.24。停用甲泼尼龙,继续人免疫球蛋白治疗2d。 1周后复查,患儿血小板计数升至×/L,瘀斑消退。 讨论本例患儿用药前血小板计数正常。第3次静脉滴注克林霉素后出现膝关节红色瘀斑,第5次给药后出现齿龈出血及皮肤散在出血点,血小板计数降至0,给予激素等治疗1周,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考虑血小板减少由克林霉素所致。克林霉素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和过敏反应,偶可见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药品说明书中标注儿童静脉滴注克林霉素治疗中度感染的常规剂量为每日15?25mg/kg,分3?4次给药。本例患儿单次给药剂量高于说明书规定。患儿第3次静脉滴注克林霉素后出现出血早期症状,未引起医师重视,继续用药,进而发展为齿龈出血不止,血小板计数降至0,应引为教训。 本例提示,在使用该药时,尤其是对有药物过敏史者,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使用并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及体征,一旦发现不良反应须立即停药并积极给予对症治疗,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与新媒体小编直接联系请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dmk.com/mbyjg/1192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