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后血小板不升反降

“隐形漏斗”——10种药物

“大夫!病人昨天输了一袋血小板,

怎么今天血小板没升,反而下降了呢?

是不是这血小板质量有问题?”

仔细查看了患者病历后,初步确定患者的血小板不升可能是因为药物作用。患者是一位长期反复应用化疗和抗生素的肿瘤病人。

血小板的“N种死法”

1、血小板制品质量和操作因素

血小板在制备、保存以及输注过程中,离心损伤、不合适的温度和振荡、保存期过长、保存器材的质量问题、输注前静置时间过长或输注时速度过慢导致血小板聚集或被激活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血小板数量减少和质量受损。

2、免疫因素

包括HLA的同种免疫作用、血小板特异性抗体、ABH抗体等。血小板输注者的各类免疫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取决于免疫反应的类型、疾病的性质、妊娠史、药物史、接受免疫抑制剂或化疗情况以及所输血小板制剂的类别等。

3、非免疫因素

受血者存在脾肿大、感染、发热、急性失血、DIC、药物作用等病理因素。

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1、作用机理

一是干扰细胞DNA合成,使骨髓生成血小板的功能受到影响,如化疗药物;

二是诱导产生特异性抗体,识别血小板上的糖蛋白,通过免疫反应破坏血小板。

2、使血小板减少的药物

1.抗感染药物:磺胺药、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庆大霉素、链霉素、利福平等。

2.肝素类:普通肝素及低分子肝素。

3.非甾体抗炎类: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萘普生、布洛芬等。

4.抗甲状腺药:他巴唑、甲亢平等。

5.抗糖尿病药: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D-)等。

6.抗癫痫药及镇静安眠药:苯妥英钠、巴比妥类、氯丙嗪等。

7.利尿剂:双氢克尿噻、速尿等。

8.心血管药物:地高辛、奎尼丁等。

9.组胺H2受体阻滞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

10.肿瘤化疗药物:环磷酰胺(CTX)、甲氨蝶呤(MTX)、5-氟尿嘧啶、阿糖胞苷、依托泊苷(VP16)等。

3、临床表现

轻者仅表现为皮肤淤点、淤斑和黏膜出血,这是最早最常见的出血症状;部分患者于皮肤出血的同时伴有鼻出血、牙龈出血,严重者可有消化道出血、泌尿道出血或阴道出血,甚至颅内出血;全身症状有寒战、发热乏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与潮红。但约一半的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无伴随症状。

4、治疗方法

应立即停用相关药物。一般停药1~7天内,出血可逐渐停止,轻者无需治疗;

有严重出血症状者可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激素具有可快速抑制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和抑制抗体产生的作用,减少血小板破坏。

血小板重度减少且出血倾向极重者,可输注血小板治疗。

药物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较常见的药源性血液性疾病,可危害患者生命,而多数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常常被忽视。因此,应用这些药物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减少联合用药,及时进行血小板计数监测。

如有此方面就医需求

联系青医院输血科

供稿丨李桂芳、姜丹丹(输血科)

乘车路线1:医院(南门)公交车站:

西3路,西5路,路,路,路,K21路

乘车路线2:医院(东门)公交车站:

西1路,西7路,西9路,西10路,路,路,路,路,路,路,路,K10路,K15路,K18路

长按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dmk.com/mbyjg/1153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