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血管瘤综合征 之前给大家分享了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什么?今天我们就看看关于血小板减少血管瘤综合征的文献,了解它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等。 Part01.病因 血小板减少血管瘤综合征常称为Kasabach-Merritt综合征,又称毛细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紫癜综合征,由Kasabach及Merritt于年首先描述。主要特征是较大或巨大血管瘤(也可是静脉畸形)伴发血小板减少,继之发生出血、贫血。严重者发生DIC危及患儿生命。 它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多数为先天性。发病机制有3种学说: ①骨髓中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血小板形成减少。 ②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血小板作用增强。 ③血小板的利用和破坏增加。 Part02.临床表现 患者多为婴幼儿,无性别差异,一般出生后即见血管瘤,血小板减少多在6个月之后,此时血管瘤急骤增大。少数在6个月以内出现血小板减少。 血管瘤的大小与血小板减少的程度一般呈正比关系,当血小板减少到正常值的1/10时,常发生严重出血。血管瘤多发生于体表(图13-3)或颌面部(图13-4),可单发或多发,以四肢多见。生长迅速的血管瘤,可发生溃疡、感染或出血(图13-5),出血一般表现为皮肤紫癜,也可表现为鼻出血及消化道出血。成人巨大型静脉畸形也可伴发血小板减少甚至发生DIC。 图13-4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唇巨大血管瘤,周围毛细血管扩张明显) 图13-3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背部大面积血管瘤) 实验室检查显示血小板明显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外周血象有红细胞碎片、盔型或棘形红细胞。纤维蛋白原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加。部分患儿有明显贫血。 Part03.诊断 体表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致各种出血表现(紫瘢)即可考虑本征。对面积较大的血管瘤,应常规检査血小板,以免漏诊。对化验检查有血小板减少而无皮肤黏膜血管瘤者,应注意有无内脏血管瘤存在,以免误诊。 图13-5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右下唇、颁、颌、咽旁间隙血管瘤合并溃疡,伴血小板减少) Part04.治疗 目前治疗血管瘤的各种方法均可釆用,但需注意此类患者极易发生出血,少数患者可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致大出血而死亡,应作好输血准备。治疗可采用激素加肝素疗法。也可采用局部注射类固醇或平阳霉素,随着血管瘤的治愈,血小板随即回升,皮下出血点消退,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Part05.预后 少数患者可因颅内出血或消化道出血致死,故须及早治疗血管瘤。偶有血管瘤自行栓塞缩小而自愈者。 参考文献: 张志愿,赵怡芳等.头颈部血管瘤与脉管畸形[M].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END- 往期回顾 从血管瘤患儿妈妈化身论坛创建人助万千患友重拾信心!患者病情加重!后悔当初没有注意这些告诉你怎么治疗舌头血管瘤血管瘤的并发症——溃疡血管瘤常见的几种治疗如果我们的分享对您有帮助 请扫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