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看1个病例 患儿男,4岁8月,因「发热3天,发现面色苍白半天」入院。 患儿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热峰达40℃,予退热药口服难以降至正常,间隔约2~3小时反复,伴阵发性单双声咳嗽,少痰不易咳出,有恶心,呕吐1次,非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渣样物质,无鼻塞、流涕,无头痛、头晕,医院就诊,予退热、口服奥司他韦等治疗2天,发热较前好转,入院当天下午出现鼻衄,自行填塞后好转,出血量不详,近半天发现患儿面色渐苍白,精神状态较差,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急诊以「贫血查因」收入院。 自发病以来,患儿精神状态一般,体力情况较差,食欲食量较差,睡眠情况一般,小便偏少,今日解黑色大便2次,量正常。 G1P1,出生史无异常,生长发育良好。自1岁左右经常出现鼻衄、牙龈出血,量不多,可自行缓解。 父母体健,为姑表亲婚配。 查体:T36.9℃,P次/分,R48次/分,WT16.5kg,BP/55mmHg。神志清楚,稍烦躁,急性面容,贫血貌,表情痛苦,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躯干部明显,压之不褪色,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部粘膜充血,咽后壁见活动性出血,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呼吸稍快,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固定干湿性啰音,心率增快,心音有力,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剑突下有压痛,无反跳痛,无触及腹部包块,肝脾未触及肿大,肠鸣音活跃,约6~7次/分,四肢活动自如,肢端暖,CRT1S。 辅助检查:入院当天上午(09:51)血常规示白细胞6.9x10*9/L,血红蛋白95g/L,血小板x10*9/L。 入院后(20:01)血常规示WBC4.94x10*9/L,RBC2.45x10*12/L,HB54g/L,HCT18.5%,MCH23.7pg,MCHCg/L,PLTx10*9/L,hsCRP1.1mg/L。 电解质示钠测定.2mmol/L,乳酸测定3.55mmol/L,氨测定.9umol/L,钙测定1.78mmol/L,血清碳酸氢盐测定15.7mmol/L。肝肾功能未见异常。凝血功能正常,凝血因子全套未见异常。 甲流核酸检测阳性(+)。乙流核酸检测、肺炎支原体DNA、EB病毒DNA阴性。 腹部肝胆胰脾、腹膜后超声未见异常。 2.如何分析病情? 患儿病程短,起病急,以发热、鼻衄为主要表现,半天内血红蛋白下降明显,提示出血量大。查体发现呼吸、心率增快,烦躁不安,急性面容,贫血貌,表情痛苦,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躯干部明显,压之不褪色,咽部粘膜充血,咽后壁见活动性出血,什么原因导致患儿如此长时间的活动性出血? (1)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学龄前期儿童,有上感病史,有活动性出血,查体可见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躯干部明显,压之不褪色,需要考虑,但患儿两次查血常规提示血小板数量正常,不支持。 (2)血友病:患儿年龄小,自发性出血,既往有反复鼻衄病史,需要考虑,但患儿入院后查凝血功能、凝血因子全套均未见异常,不支持。 (3)血小板功能异常性疾病:患儿年龄小,自发性出血,既往有反复鼻衄病史,且查血小板数量正常,凝血功能、凝血因子均未见明显异常,需要警惕,需进一步完善血小板功能检测等检测。 3.最终诊断是? (1)检测结果回报 血涂片血小板分散,不聚集。出血时间延长25min,血块收缩不良。 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血小板膜GPIIb/IIIa含量4%。 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CD41阳性率0.7%,CD61阳性率1.3%。 (2)最后诊断 ①流行性感冒(甲流);②急性失血性贫血;③重度贫血;④血小板无力症。 (3)治疗 立即予生理盐水扩容,填塞止血、心电监护、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 输注红细胞纠正贫血,输注血小板后鼻出血停止,住院5天好转出院。 出院后遵医嘱避免外伤。门诊随访近1年皮肤和鼻出血症状明显减轻,未再发生失血性贫血。 4.什么是血小板无力症? 血小板无力症(Glanzmannthrombasthenia,GT)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血小板功能障碍性疾病,由于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数量或结构异常,导致血小板对多种诱聚剂反应不良。 临床上表现为自幼开始自发性中度或重度皮肤黏膜出血,并终身存在出血倾向,最常见的出血表现为皮肤紫癜、鼻出血和牙龈出血,外伤后可有出血不止,女性患者青春期后可表现为月经过多。 (1)辅助检查有哪些特点? 血涂片检查见血小板均为散在分布,不聚集成堆,但形态正常。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ma含量测定较正常值明显偏低。 (2)如何分型? 根据血小板GPIIb/Ⅲa含量GT分3型: I型GPIIb/Ⅲa数量少于正常5%; II型GPIIb/Ⅲa数量少于正常25%; Ⅲ型为变异型,GPIIb/Ⅲa数量几乎正常但质量低下。 (3)治疗 目前输注血小板仍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以重组活化的Ⅶ因子(re中科白殿疯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最佳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