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

上岁数以后

疾病就像藤条一样

一点点缠上身体

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病......

一个个全找上门来

关爱老年人

预防老年病

但是

老年人真的

只能等着被疾病找

而不能防患于未然

将病魔置之门外吗?

答案当然是——“不”~

老刘今年65岁,十几年前,医院做了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这次手术让他意外发现自己患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术后,老刘如期出院,但血小板值始终很低,一直在20左右徘徊(正常值为(~)×10^9/L),术后的老刘还是间接出现心脏不适的症状,但生活已经基本能自理了。

就这样,老刘的日子继续过着,孩子们偶尔来看望他,平时自己有些小症状也不太在意,随便吃点药就应付了事。2个月前,老刘骑车时不慎摔了一跤磕到了头,医院后诊断为脑出血,医生为其行穿刺引流血肿清除手术。老刘本来就有血小板减少症、心律失常、高血压、下肢静脉血栓等老年病,加上这次脑出血动手术,多种因素重重叠加在一起,使得他的身体不堪重负垮了下来。他的各项指标都严重偏离正常范围,血小板计数一下达到了历史新低,最低时降到了1。在这种情况下,一处微小的创口就可能让他随时发生生命危险,颅内、消化道、泌尿系统、皮肤黏膜都存在出血的可能!此时的他已神志模糊,不能和人进行正常交流,在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老刘的病情仍然不见起色,家人每天忧心忡忡。

抱着一线希望的家属辗转来到医大一院老年病科,贾晓辉主任和梁瑞景主治医师详细分析了患者的历史病例资料,为其进行血液等相关化验,并请来心内科、神内科、呼吸科、康复科等进行综合会诊及病情研讨。

原来,老刘之前做的瓣膜置换手术,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防止血栓形成,但他患有血小板减少症,服用抗凝药物的量就非常严格,稍不注意就引起血小板过低,进而造成出血以致再次危及生命。此外,老刘身上的多种老年病互相影响使得用药更加困难,复杂的病情让治疗难度骤然提升。治疗中多种药物的使用,必须考虑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还要兼顾患者各脏器脆弱的承受能力,如何在平衡中寻找平衡?这成了老年病科团队面临的巨大问题。

鉴于老刘的血小板指标要比正常值低得多,贾主任和他的团队为老刘制定了个体化治疗方案,在一边提升血小板,一边进行抗凝治疗的同时,密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dmk.com/mbyhl/1450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