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四医院检验科周振忠

编者按:血常规检测中血小板是最易受干扰的项目,许多因素都会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减低或者假性增高。乙二胺四乙酸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acidpseudo-thrombocytopenia,EDTA-PTCP)是一种由EDTA抗凝剂诱导血小板聚集引起的离体血小板减少现象,医院中,EDTA-PTCP的发生率大约在0.07~0.2%左右[-3]。如未及时发现,将给临床提供错误的检测结果而导致误诊、误治。本文就临床遇见案例分享该问题自动化解决方法。

随着技术的进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提供的参数越来越多。针对血小板的检测不仅可以提供鞘流阻抗原理的PLT-I,还可提供核酸荧光染色原理的PLT-O,在RET通道完成检测。PLT-O是否能够解决ETDA依赖性的假性血小板减低的问题呢?为此我们进行了探索研究。

临床案例收集

选取年2月至年2月本院诊治的EDTA-PTCP患者样本及健康对照组样本,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试验设计如下:

临床数据分析

研究以手工草酸铵法PLT-M为评价标准,辅以血涂片镜下观察。SPSS24.0软件对PLT-I、PLT-O和PLT-M进行统计分析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呈现

试验组PLT-I与PLT-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PLT-O与PLT-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对照组PLT-I、PLT-O、PLT-M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试验组静脉血涂片镜下观察到血小板聚集成堆,%草酸铵抗凝的末梢血涂片镜下无聚集;对照组镜下观察均无聚集。

相关性分析:试验组PLT-O与PLT-M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r为0.(P>0.05),而PLT-I与PLT-M相关性较差,相关系数r为0.5(P<0.05);对照组PLT-I、PLT-O与PLT-M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r分别为0.和0.(P>0.05)。

以上结果表明,采用迈瑞BC-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RET通道进行PLT-O检测,可以使EDTA-PTCP样本中聚集的血小板解聚开,很好的解决了由于EDTA导致的血小板假性减低的困扰,能够给临床提供一个准确的检测结果。

研究结果总结

EDTA-PTCP是由于在抗凝血过程中,EDTA诱导血小板中的特殊蛋白使血小板发生凝集,且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上检测时,血小板计数发生假性减低的现象[4]。本研究结果表明,PLT-I法在EDTA-PTCP患者血小板计数中与PLT-M法相比,准确性及相关性较差,表明对于EDTA-PTCP患者标本,采用PLT-I法检测血小板计数不准确。从检测原理上分析,血细胞分析仪PLT-I法单独通过细胞体积区分,不能计数凝集的血小板,导致在正常范围内的血小板可能的检测结果偏低[5]。目前针对血小板聚集的报警,多是通过原样本或者更换抗凝剂重抽后复查,复查结果相差不大就将结果报于临床,可能会忽视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可能性,出具的检测报告将大大增加血小板“错报”的风险[6]。

本实验中PLT-O法在EDTA-PTCP患者血小板计数中与PLT-M法相比,准确性及相关性均较好。从检测原理来看,RET通道的PLT-O是通过特异性的核酸荧光染料染色血小板,前向散射光和侧向散射光可以检测细胞的大小、颗粒浓度和荧光强度,三维的分析可以很好的与细胞碎片及小红细胞区分出来[7]。同时BC-的PLT-O检测技术,能将ETDA-PTCP样本中聚集的血小板解聚开,这与通道内试剂和反应液均加热到最适反应温度、试剂中包含特殊的化学解聚剂成分和转/分的高速搅拌有密切关系。

PLT-O相对于PLT-M检测迅速,结果较为准确,因此遇到“血小板聚集”报警的样本时,通过BC-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PLT-O检测,可以有效纠正PLT的计数,尤其是针对由于EDTA-K2导致的假性血小板减低的样本。PLT-O的使用大大优化检测流程,结合PLT-M及镜检,为临床提供更加精准的血小板计数,谨防误报、误诊。

↑↓滑动查看

[]PayneBA,PierreRV.Pseudothrombocytopenia:alaboratoryartifactwithpotentiallyseriousconsequences.MayoClinProc.Feb;59(2):23-25.

[2]SakuraiS,ShiojimaI,TanigawaT.AminoglycosidespreventanddissociatetheaggregationofplateletsinpatientswithEDTA-dependentpseudothrombocytopenia.BrJHaematol.Dec;99(4):87-.

[3]JianhuaLin,YaolingLuo,ShaoyuYao,etal.DiscoveryandCorrectionofSpuriousLowPlateletCountsduetoEDTA-DependentPseudothrombocytopenia.JClinLabAnal.Sep;29(5):49-.

[4]周小棉,邹晓.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进展[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30(9):‐.

[5]Cohenam,Cycowitzz,Mittelmanm,etal.Theincidenceofpseudothrombocytopeniainautomaticbloodanalyzers[J].Haematologia(Budap)..30(2):7-2.

[6]徐芬,罗洁,徐钿,等.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例及实验室解决思路[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37(24):‐.

[7]郭谦,王晓健,曹荣,等.对EDTA‐K2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不同检测方法结果的比较[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8():7‐20.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dmk.com/mbyhl/1066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