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白癜风医院 http://nb.ifeng.com/a/20180413/6502255_0.shtml
引言

血小板减少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为5%-37%。HSCT后血小板减少可增加患者的血小板输注量,增加感染几率、增加出血风险甚至引起致命性出血;HSCT后血小板延迟恢复与移植相关死亡及移植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关于移植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并无标准方案,临床除了血小板输注,药物治疗的方法一直在摸索之中,近期有研究表明rhTPO(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可能是治疗移植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一个新的选择。

什么是PT?

移植后部分患者表现为除血小板外,其它外周血细胞均成功植入,这部分患者被称作单纯持续性血小板减少(PT)。单纯持续性血小板减少(PT)包括血小板植入延迟(DPE)和继发性血小板植入失败(SFPR)。

DPE:移植后超过35天的持续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20×/L)

SFPR:在血小板获得植入后再次出现血小板2万持续7天,或依赖输注血小板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疾病复发、病毒感染、移植失败、TMA、药物因素、GVHD等,甚至部分患者原因不明,其机制主要与骨髓造血微环境、免疫微环境的异常、血小板生成及功能异常等相关,但是仍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PT的危害?

PT患者的预后较差,主要是由于出血事件和非复发死亡率的增加。

1、移植后PT与危及生命的出血事件显著相关,HSCT术后10年危及生命的出血事件累积发生率为14.6%,大多数发生在HSCT后2年内。无论是单因素分析还是多因素分析,移植后28天重度血小板减少都是显著相关的危险因素。

2、移植后PT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无论是移植相关死亡率(TRM)、无病生存期(DFS)还是总生存期(OS),有无PT的发生都是一个显著相关的影响因素。

PT的治疗现状?

目前,临床针对PT的治疗并无标准方案,可能由于移植后PT的发病机理尚未被清晰阐明。近期有研究表明,血小板生成受损是移植后发生PT最重要的致病原因之一。同时有研究证实了PT患者体内巨核细胞倍体不足,且成熟巨核细胞的数量减少,部分患者表现为内源性血小板生成素(TPO)相对不足。既往有研究已经证实rhTPO可以促进血小板植入所以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PT可能是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

TPO主要是由肝脏和肾脏产生,通过与C-MPL受体结合,全过程调控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在造血重建尤其是血小板生成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TPO通过与特异性受体c-mpl结合,激活下游JAK、RAS/RAF、PI3K等信号通路,进而调控血小板生成。

rhTPO治疗PT的新进展

医院孙于谦教授开展了一项针对rhTPO治疗PT的临床研究,该研究纳入了自年7月1日至年5月31日接受allo-HSCT的24例PT患者。给予rhTPOIU/kg/d连续28天,或在不输注血小板的前提下血小板计数达到≥50×/L时停药。rhTPO治疗结束后7天内无需输血支持,且血小板恢复至≥20×/L定义为有效,反之定义无效。

所有患者均完成28天的治疗。治疗28天后,有11例(45.8%)患者实现了血小板植入,显著高于历史对照组(12.2%,p0.)。rhTPO治疗后中位起效时间为12(7–25)天。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hTPO起效与骨髓中巨核细胞有关(p=0.),而与患者性别、疾病、疾病状态、急性GvHD、CMV或PT类型(DPE与SFPR)无关。骨髓中有无巨核细胞的患者的缓解率分别为81.8和22.2%(p=0.)。rhTPO治疗有效的11例患者中,治疗后骨髓中巨核细胞的中位数显著增加(10vs.2,p=0.)。

因此结论认为:移植后PT患者采用rhTPO治疗有效,疗效可能与骨髓中巨核细胞数量有关。

由于本研究为单臂、历史对照、小样本临床试验,所以尚有不足之处,比如,rhTPO的最佳用药疗程及剂量,延长28天用药周期是否可以提高有效率。因此,上述结论需要进一步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加以验证。目前,医院孙于谦教授已经启动了更深入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让我们期待更多的喜人成果!

荟萃名家,聚焦临床

欢迎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dmk.com/mbyhl/1062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