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获25元知识红包 “揭秘受控的试药人”的报道让这个职业披上灰色。实际上,青蒿素、阿司匹林、伟哥等药物的出现都建立在试药人的勇气和牺牲之上。(相关阅读:试药人受控中介调包尿液通过体检) 文/记者刘汝佳图文编辑/孙燕燕 新媒体编辑/吕冰心 近日,随着某媒体一篇关于“揭秘受控的试药人”的报道,“试药人”这个职业似乎又重新唤起了人们的记忆,揭露灰色产业的同时,关于试药人(医学上称受试者)这个职业的争论与风险也霸占了搜索引擎。 实际上,获诺贝尔奖的青蒿素、尽人皆知的阿司匹林等等药物,可能都建立在某种牺牲上,还不乏有一些误打误撞的试药趣闻。唯一不可否认的是,人体试药是全球医学进步非常重要的环节。 青蒿素:科研人员“以身试药”的典范神农辨药尝百草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神话传说,他遍尝百草,以医民恙。而现实中,很多医者也都曾为找到合适的药物而选择先拿自己“开刀”。 年,85岁的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成功提取青蒿素,并对全球抗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此成为中国大陆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上世纪60年代,引发疟疾的寄生虫——疟原虫对当时常用的奎宁类药物已经产生了抗药性。而中美两国的抗疟研究已经经历多次失败,美国筛选了近30万个化合物而没有结果;中国在年组织了全国7省市开展了包括中草药在内的抗疟疾药研究,先后筛选化合物及中草药达4万多种,也没有取得阳性结果。屠呦呦和同事们通过翻阅中医药典籍、寻访民间医生,搜集了包括青蒿在内的多种可能对疟疾治疗有效果的中药药方,对其中多种中草药多种提取物进行筛查,用老鼠做试验,但没有发现有效结果。 后来,屠呦呦想到可能是因为在加热的过程中,破坏了青蒿里面的有效成分,于是改为用乙醚提取。那时药厂都停工,只能用土办法,把青蒿买来先泡,然后把叶子包起来用乙醚泡,直到第次实验,才真正发现了有效成分,经过实验,用乙醚制取的提取物,对鼠虐猴虐的抑制率达到了%。 为了确保安全,尽快让青蒿素投入使用,此时大家都愿意“试毒”,屠呦呦和团队人员向领导请示,要求亲自试服,屠呦呦团队决定试到自己身上。他们当时就一个想法,试服以后就安全了,意味着可以进行临床,这也让他们确实在头一年就取得了30例的成功病例。 而除了屠呦呦的付出在获奖后被大众得知,有很多默默无闻的研究员都曾不断的拿自己做人体实验。 阿司匹林:被试出的经典和传奇作为医药史上最经典药物之一阿司匹林,在其穿越了百年的风雨沉浮之后,同时代的药物已先后步入暮年失去一线药物地位甚至被打入冷宫,她却依然魅力不减历久弥新,最重要的是,它似乎一直在开辟着新战场,重新更新自己的地位。 很多人都对阿司匹林再熟悉不过了,但基本上少有人能叫出它的化学名:乙酰水杨酸。 19世纪五十年代,水杨酸得以广泛地应用于治疗关节炎等疾病引起的疼痛和肿胀,以及流感等疾病引起的发烧。德国化学家费里克斯·霍夫曼的父亲患有严重的关节炎,但他的胃却无法承受水杨酸的刺激,他翻阅了大量化学文献,最终将其转化成乙酰水杨酸,他发现乙酰水杨酸在满足了减轻对胃部的刺激的同时,治疗效果反而更强于水杨酸。 后来在这种药被德国拜耳公司包装为“阿司匹林”上市,当时主要用于退烧和镇痛一线用药,但由于后来被扑热息痛等副作用更小的解热镇痛药抢去了它的市场。 而后,年英国科学家约翰·文发现了阿司匹林能预防血小板的凝结,可以减轻血栓带来的危险,通过新一轮的受试者试用,也确实证明了使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能显著减少人群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心梗等致命、致残性情况),此项研究为其赢得了年的诺贝尔奖。比较有趣的是,阿司匹林在受试者中发挥此类作用时表现出了较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中男性主要获益是降低心肌梗死危险,女性主要获益是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 此外,阿司匹林被推荐为预防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依据是迄今为止全球已有近十万人参与的超过个糖尿病专门研究领域内的随机临床研究证实,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防治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较为著名的是年发表的美国医师健康研究,最初健康的名美国健康男性医师口服阿司匹林随访5年,结果发现阿司匹林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心梗发生的风险。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的有临床试药发现发现阿司匹林在一些领域都会发生其功效。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研究人员曾对2年至8年间接受手术的名结肠癌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服用阿司匹林的名患者死亡率为37.9%,而未服用阿司匹林的名患者死亡率为48.5%。这一数据显示,阿司匹林对结肠癌患者可能有益,但仍需要深一步的研究。 阿司匹林确实是一个传奇的药物,如果没有在受试者身上印证它的各种功效,让它获得了新生,我们恐怕早已忘记阿司匹林的存在了,同时我们的生活也会缺少一个如此经典的药品。 伟哥:“误打误撞”的试药副作用伟哥的商品名在美国叫万艾可,化学名为西地那非,关于伟哥的发现具有一段误打误撞的故事,也多亏了一些受试者对自己身体的仔细“观察”。 万艾可由美国辉瑞制药公司研发,最早是想作为一个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5-磷酸二酯酶抑制药而进入临床研究的。研究人员希望西地那非能够通过释放生物活性物质一氧化氮舒张心血管平滑肌,达到扩张血管缓解心血管疾病的目的。但是临床研究显示,西地那非这种药物对心血管的作用并不能达到研究人员的预期,作为一个心血管药物,西地那非的表现是令人失望的,无法成长成为一个成功的治疗药物。年4月,西地那非的临床研究正式宣告失败。 然而,一些认真的受试者发现了服用该药后身体会发生一些“副作用”,并将其填写在报告中,报告的这项“副作用”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注意。研究员发现,治疗者在领过试药之后都不愿意交出余下的药物。追查之下,发现这一种药对病者的性生活确实有改善。 在经辉瑞高层许可后,研究人员就西地那非对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的作用展开了研究,并于年3月27日获得美国联邦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上市许可,用于治疗勃起功能障碍以及早泄,对于勃起功能减退与早泄有非常显著的改善,并命名为成为万艾可,万艾可令辉瑞公司名声大噪的一个产品。 0年7月,万艾可登陆中国,被国人称为伟哥。 反应停:从“恶魔”被试成“天使”▲拥有两个大学学位,担任着一家国际公益组织的总裁,创办了自己的演讲经纪公司的力克·胡哲就是因其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反应停”而导致“海豹肢症” 年,反应停全面推向市场,被广泛使用为镇静剂及预防妊娠性呕吐,此后不久,反应停便成了“孕妇的理想选择”,在欧洲、亚洲、非洲、澳洲和南美洲被医生大量处方给孕妇以治疗妊娠呕吐。 年,欧洲的医生们开始发现,本地区畸形婴儿的出生率明显上升。这些婴儿有的是四肢畸形,有的是腭裂,有的是盲儿或聋儿,还有的是内脏畸形。当时震惊世界,一度被称为“恶魔”药品。 然而在年,一位以色列医生在尝试把反应停当作安眠药治疗6名患麻风性皮肤结节红斑(为患麻风病后生长于患者皮肤的一种疼痛剧烈的结节,是机体对麻风杆菌产生的一种过度的免疫反应)而长期失眠的麻风病患者试用,但他意外地发现,反应停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皮肤症状。而在此之前,医学界虽然找到了可以有效地杀灭麻风杆菌的药物,但一直没有找到缓解麻风患者此种过度的免疫反应的方法。 这位以色列医生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并同时提醒医学界人士,在对反应停的副作用保持高度警惕的同时,也应该想到反应停可能对其他由免疫反应异常引起的疾病也有治疗效果。为此,在此后的数十年间,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一直没有放弃对反应停的临床研究。 经过大量谨慎而客观的临床实验观察,科学家们逐渐发现,反应停对结核、红斑狼疮、艾滋病导致的极度虚弱和卡波济肉瘤、骨髓移植时发生的移植物抗宿主病以及多发性骨髓瘤等多种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人们对反应停的认识开始发生了变化。 如果没有这些临床受试者的勇气,反应停恐怕永远都会当做是恶魔,而一些免疫疾病的治疗恐怕也要推迟了。 现在我国,反应停目前已被医学界人士逐渐改称为“沙利度胺”,经研究和临床证明,具有免疫调节、抗新血管生长、消炎等作用,在临床医生的严格指导下,众多皮肤科、免疫科和肿瘤科的患者正在接受着沙利度胺的治疗。 (本文由北京科技报全媒体中心编辑制作,转载授权请给“科通社”留言申请同意,违者必究) 赞赏你觉得小编记者不容易,就打个赏吧! ↑点击图片,开启星际穿越 下载“科学加”客户端,阅读和搜索更多精彩内容 别只顾着吐槽张艺谋,来猜猜《长城》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 这次发红警因雾霾含剧毒硫酸铵?这个说法有误导 真空管列车,在王梦恕院士看来“再过百年也实现不了”? 有疑问或寻求帮助,快加入"科学来帮忙"群! 科学通讯社(科通社scipress) 提供每日新鲜科学与生活资讯 组织各类有趣活动 主办:北京科技报社 北科传媒 北京中科白癜风爱心公益北京中科白瘕风级别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dmk.com/mbyfl/791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