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美通社

中国苏州和美国马里兰州罗克维尔市年5月31日/美通社/致力于在肿瘤、乙肝及与衰老相关疾病等治疗领域开发创新药物的处于临床阶段的研发企业亚盛医药(.HK)今日宣布,公司已在第56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公布细胞凋亡系列在研品种MDM2-p53抑制剂APG-、IAP抑制剂APG-、Bcl-2/Bcl-xL双靶点抑制剂APG-的四项最新临床数据。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的ASCO年会于5月29日-5月31日(美国东部时间)首次以线上形式举行。

作为日益活跃在国际学术舞台的“中国声音”,亚盛医药已连续三年携多项原创新药临床进展亮相ASCO年会,并获得广泛   -55岁白人女性,年诊断为stageIIIc卵巢浆液细胞癌,经过手术和含铂类辅助化疗后6个月内复发(stageIV),其后再经Doxil,Topotecan+Bevacizumab,以及XMT(靶向NaPi2b的ADC)等多线抗肿瘤治疗,病情仍旧进展;该患者在接受APG-(毫克)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治疗4个周期后获得PR,8个周期后获得CR,之后维持CR,目前处于第25个周期治疗中。该名患者具有恶性肿瘤家族史,血液遗传学测定显示P53野生型,ATM家族突变。

PK分析显示,在50-毫克剂量范围内,APG-的AUC和Cmax随剂量增加而增加,APG-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使用并未影响APG-的PK参数。PD分析显示血清MIC-1(TP53活化的生物标志物)呈现出与剂量正相关的趋势。      结论:Ib期安全有效的临床数据表明APG-与帕博利珠单抗的联合使用的前景广阔。针对具有特定生物标志物的癌症患者的II期临床试验目前正在进行中。

新型双价IAP拮抗剂APG-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晚期实体瘤的Ib期研究

PhaseIbstudyofanovelbivalentIAPantagonistAPG-in      结论: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表明,APG-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使用是一种卓有潜力的抗肿瘤方法,在晚期NSCLC和CRC患者中值得进一步研究。

Bcl-2/Bcl-xL双靶点抑制剂palcitoclax(APG-)在美国转移性实体瘤患者中的首个人类试验显示,其在保持抗肿瘤效果的同时具有血小板安全性上的优势

First-in-humanstudyofpalcitoclax(APG-),anoveldualBcl-2/Bcl-xLinhibitor,demonstratedadvantagesinplateletsafetywhilemaintaininganticancereffectinU.S.patientswithmetastaticsolidtumors

摘要编号:#

该研究旨在评价APG-(palcitoclax)在美国转移性小细胞肺癌或其他恶性实体肿瘤的安全性/耐受性、药物动力学及初步的抗肿瘤活性。试验采取标准的“3+3”设计进行剂量递增。采取静脉给药(30分钟)每周两次或一次,28天为一周期。当MTD/RP2D确定后,更多的患者将被纳入剂量扩增阶段。截至年12月21日,共计42名患者分别参与了APG-(palcitoclax)10mg-mg共8个剂量组的试验(31名患者在每周两次用药组,11名在每周一次用药组),剂量递增阶段已完成。共观察到4例DLTs,均为4级血小板下降,发生于mg及mg。血小板减少是APG-(palcitoclax)的目标毒性反应,其计数在用药后快速下降并在2-6天之内未采取医疗干预的情况下迅速恢复正常。在36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共有3名分别患有小细胞肺癌、伴有低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前列腺癌、高度恶性浆液性卵巢癌的患者取得了PR,其中小细胞肺癌患者的PR持续超过18个用药周期。另有7名患者达到SD的疗效,其中2名患者SD持续超过6周期,3名患者SD疗效维持4个周期以上。其余26名患者疾病进展,总体DCR为27.8%。最常见副作用均为一级或二级。26.2%的患者有三级以上TRAEs。最常见TRAEs为血小板计数下降(14.3%),谷草转氨酶升高(9.5%)及谷丙转氨酶升高(7.1%)。APG-(palcitoclax)在≤mg的剂量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mg每周一次用药被确定为MTD和RP2D。目前MTD的扩展试验进行中,已完成所有病人入组。APG-(palcitoclax)在10-mg剂量范围内呈现出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且与剂量成正比。      结论:APG-(Palcitoclax)的I期临床试验显示了可持续的抗肿瘤效应,此研究结果支持进一步开发联合APG-与其他治疗方法在恶性实体肿瘤及血液疾病的应用。

MDM2-p53抑制剂APG-在中国晚期脂肪肉瘤和其他实体瘤患者中的I期研究结果

PhaseIstudyresultsofAPG-,aMDM2-p53antagonist,inChinesepatientswithadvancedliposar      结论:

APG-单药在脂肪肉瘤及表达TP53野生型肿瘤的患者中看到了临床疗效,这一结果也支持我们之前的发现,即在脂肪肉瘤及其他肿瘤中TP53野生型是APG-的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1例PR患者停药后观察到的超过10个月的持续缓解,提示APG-可能具有宿主免疫调节作用,也为进一步评价APG-单药治疗或与免疫治疗联合治疗提供了动力。      关于APG-

APG-是亚盛医药自主研发的一种口服生物可利用的、高选择性的小分子MDM2抑制剂。APG-对MDM2具有高度结合亲和力,通过阻断MDM2-p53相互作用从而恢复p53肿瘤抑制活性。APG-已在美国启动单药临床I期、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晚期实体瘤/转移性黑色素瘤的临床Ib/II试验、单药或联合化疗治疗唾液腺癌的I/II期等三项临床研究;作为首个在中国进入临床阶段的MDM2-p53抑制剂,APG-在中国也获批开展包括单药I期研究、单药或联合化疗治疗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Ib期研究等临床试验。

关于APG-

APG-是亚盛医药自主研发的新型小分子细胞凋亡蛋白抑制因子(IAP)抑制剂。公司正在全球范围内开发APG-,目前已在中国和澳大利亚完成针对实体瘤的临床I期剂量爬坡试验,正在美国进行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治疗的Ib/II期临床试验。同时正在中国进行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的Ib期临床试验,并于今年2月获批启动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Ib/II期临床试验。

关于APG-

APG-是亚盛医药自主研发的Bcl-2/Bcl-xL双靶点抑制剂类,可通过选择性抑制Bcl-2及Bcl-xL蛋白恢复细胞凋亡,临床拟用SCLC、NSCLC、淋巴癌等实体肿瘤的治疗。目前在美国、澳大利亚进行用于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的两项I期剂量递增试验,在中国进行作为单药治疗SCLC的一项I期剂量递增/扩展试验。

关于亚盛医药

亚盛医药(.HK)是一家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处于临床阶段的原创新药研发企业,致力于在肿瘤、乙肝及与衰老相关的疾病等治疗领域开发创新药物。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靶向药物设计平台。年10月28日,亚盛医药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亚盛医药研发产品管线主要专注细胞凋亡路径关键蛋白的抑制剂,通过抑制Bcl-2、IAP或MDM2-p53等,重启肿瘤细胞的凋亡程序;第二代和第三代的针对癌症治疗中出现的激酶突变体的抑制剂等。公司现有8个1类新药已进入到临床开发阶段,正在中国、美国及澳大利亚开展30多项I/II期临床试验。

前瞻性声明

本文所作出的前瞻性陈述仅与本文作出该陈述当日的事件或资料有关。除法律规定外,于作出前瞻性陈述当日之后,无论是否出现新资料、未来事件或其他情况,我们并无责任更新或公开修改任何前瞻性陈述及预料之外的事件。请细阅本文,并理解我们的实际未来业绩或表现可能与预期有重大差异。本文内所有陈述乃本文章刊发日期作出,可能因未来发展而出现变动。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dmk.com/mbyfl/1553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