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主治皮肤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210403/8810720.html

结直肠癌化疗的毒副作用及其防治

结直肠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后并不是高枕无忧,无论哪一期结直肠癌都有一定的复发风险,分期越晚则复发风险越高,而结直肠癌的术后化疗及直肠癌的术后放化疗在预防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进而提高结直肠癌的治愈率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无法根治性手术切除或者复发无法再手术的患者而言放化疗则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最重要的手段,因此目前国内外结直肠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虽然占据最重要地位,但同时放化疗在提高结直肠癌的总体治疗效果上也功不可没,了解放化疗在结直肠癌综合治疗中的实施策略对患者及医生均非常重要。

结直肠癌的放化疗可以在手术前进行,也可以在手术后进行,放化疗用于手术前叫新辅助放化疗,优点是可以缩小肿瘤使部分没有机会根治手术的患者获得根治手术的机会,而放化疗用于手术后则称为辅助放化疗,目的在于可以减少结直肠癌术后肿瘤复发提高根治机会,晚期不能从手术中获益的结直肠肿瘤则只能通过姑息性化疗以缓解症状和延长生存时间。

如上所述,虽然放化疗在结直肠癌综合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多数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人体正常组织器官也有毒副作用,甚至会有部分患者出现难以耐受的毒性反应。因此,了解和学习结直肠癌化疗的各种毒副作用及其防治策略,对于提高结直肠癌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有利于疗程的完成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及延长患者的长期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结直肠癌化疗中可出现的各种

毒副作用及防治策略

(1)骨髓抑制

造血功能抑制是肿瘤化疗的最大障碍之一,主要是剂量限制性毒性。应用抑制骨髓的化疗药物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一般状况差或造血功能低下的患者应禁用或慎用(白细胞计数<4.0×/L,血小板计数<×/L或既往化疗、放疗出现过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低下者)。化疗前后及治疗期间应该及时行血常规检查,当白细胞计数<2~3×/L,血小板计数<50~80×/L时应当停药,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并适当给予皮质固醇类等药物对症处理;若白细胞计数<2×/L,应及时进行保护性隔离并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或输注新鲜全血、成分输血等。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是目前治疗因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唯一有效药物。若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白细胞计数<1×/L),应及时入住层流病房,并给予广谱抗菌药预防感染。

加强饮食调养(海参)及营养支持对于减少化疗的骨髓抑制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口服芪胶升白胶囊等中成药同样有利于减轻化疗的骨髓移植作用。

(2)胃肠道毒性

恶心、呕吐是结直肠癌肿瘤化疗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主要机制是药物损伤消化道黏膜或作用于人脑的催吐化学感受区。结直肠癌化疗常用药物氟尿嘧啶类药物的致吐风险为低级别,因此仅需用胃复安针或地塞米松针止吐即可。

腹泻可能与肠黏膜损害导致离子转运异常,向肠腔分泌的电解质和水过多有关。出现腹泻时需化验大便查明腹泻原因,并根据腹泻程度选用参整肠生胶囊、苓白术散、思密达、洛哌丁胺、易蒙停等药物。同时补充液体及电解质,建议进食低纤维素、高蛋白的食物。

氟尿嘧啶类药物可损害增殖活跃的消化道黏膜细胞,引起口腔炎及口腔溃疡。在化疗过程中应做好口腔护理,维持营养并多喝水。化疗开始后1周可用复方氯已定含漱。溃疡处可应用洗必泰等口腔溃疡膜、锡类散等治疗,也可用2.5%~5.0%碳酸氢钠溶液漱口。

(3)肝毒性

氟尿嘧啶类药物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轻者可出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重者可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对肝功能较差或已存在严重肝功能异常者应禁用;多项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阳性、脂肪肝或轻度肝硬化者,在必须化疗的情况下给予保肝药物如还原性谷胱甘肽、葡醛内酯、硫普罗宁等治疗。其中,谷胱甘肽针、肝利欣针等对化疗药物致肝损害有较好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4)脱发

大多数化疗药会损害头皮毛囊细胞,导致毛囊内增殖较快的细胞死亡,引起不同程度的脱发,但是仅仅个别药物才具有严重的脱发副作用。因此化疗期间可嘱患者戴冰帽冷却头皮,使局部血管痉挛,减少药物在头部的分布。一般停止化疗后,头发仍可再生。

(5)皮肤过敏反应

皮肤过敏反应常表现为皮疹和药物热。一般化疗药物引起的此类不良反应,可在用药前后给予甲泼尼龙或地塞米松,同时给予H2受体拮抗剂预防消化道溃疡。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及时对症处理。

(6)生殖及内分泌毒性

许多化疗药物可影响生殖细胞的产生,引起男性不育、女性永久性卵巢功能障碍、闭经等;也可引起糖、脂和无机物代谢异常、生长激素异常、代谢性骨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功能紊乱等。因此,化疗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甲状腺功能和电解质。

(7)手足综合征

手足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样,一般早期首先感觉到掌部刺痛,随之充血,继续用药则红斑和水肿会加剧,深部充血伴有强烈的烧灼痛和触痛,继续发展成指尖、足趾和足底部皮肤出现中央性苍白,并伴有水疱。晚期阶段会有掌部和足部的溃疡。症状出现早期可减药,同时口服维生素B6,一般1周后可好转。若出现重度手足综合征则必须立即停药,予维生素B6口服或静脉滴注,同时每日换药,予呋喃西林消毒,凡士林纱布或金霉素软膏包扎。治疗约2周后局部可愈合,表皮再生,无瘢痕。

(8)心脏毒性

研究发现,以持续滴注5-氟尿嘧啶为基础的FOLFOX及FOLFIRI方案具有一定的心脏毒性。心脏毒性发生率的高低被认为与给药剂量和途径有关:长时间滴注较短时间推注发生率较高,而剂量越高则发生率越高。

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停药和使用血管扩张剂(硝酸盐和钙通道阻滞剂)来缓解氟尿嘧啶导致的胸痛。同时可以使用雷替曲塞针替代氟尿嘧啶针,在进行化疗的同时规避氟尿嘧啶针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dmk.com/mbyfl/1340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