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在临床上有划分危险等级,主要跟病人的实际个体病情、血小板数值、年龄、出血/血栓风险有关。可直接影响到患者治疗效果与生存期,包括生存质量。下文进行相关解析。初步定义血小板增多症低危、中危与高危:高危:年龄60岁或存在ET相关血栓、出血或血小板×/L;中危:年龄40-60岁,无高危因素,存在一般心血管危险因素;低危:年龄40岁,无高危因素,无心血管疾病史。如何降低血小板增多症危险等级?从一线方案降细胞治疗入手,并配合合理的生活饮食作息调养措施,可以很好的让ET病友远离危险。降细胞治疗用药一般会涉及到羟基脲、干扰素或阿那格雷;白消安或哌泊溴烷作为二线药物。目前抑制骨髓、控制血小板的药物主要有:羟基脲、干扰素及双溴丙酰哌嗪,其他药物还包括白消安、美法仑、苯丁酸氮芥等,但现少用。综上,对于原发血小板增多症而言积极遵从医嘱进行降细胞正确治疗可以初步缓解症状及降低数值水平到安全范围。如用药过程当中毒性过大需要及时调整剂量或搭配其他增效减毒用药治疗来缓解,避免本身药物毒副作用大于效果!??本期病问解答:血小板增多症在左右能长期生存吗?了解更多「疾病知识」或「血液病友群交流」等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dmk.com/mbyfl/1159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