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倩(医院) 审校:虞培娟(医院) 清晨,忙碌而有序的日常工作开始了,我们照常处理着各种标本,一例血小板结果是32╳/L映入眼帘,临床诊断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随即调出了该患者的原始数据,仪器报警“血小板聚集”,血小板直方图呈锯齿样改变。(见图1) 图1 我立即找出这管标本,查看标本状态,并无异常。根据我们实验室的复检规则,取该标本推片瑞士染色后镜检,发现不少血小板聚集成团的现象(见图2、图3)。 图2图3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血小板聚在一起呢?是采血不当吗?还是患者自身因素?还是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为了验证猜测,首先,我们询问了采血护士是否存在采血不顺畅的情况,同时联系患者咨询病史,医院体检时发现血小板减少,于是来我院血液科复查,我们决定重新给患者采血复查,分别用EDTA-K2、枸橼酸钠两种抗凝管采集,采样后立即上机检测,所测结果如下,发现两者血小板结果差不多,完全属于正常范围,(见图4、图5) 图4EDTA-K2抗凝血 图5枸橼酸钠抗凝血 枸橼酸钠抗凝管中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为1:9,血液被稀释了约10%,所以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数值均需乘以1.1。推片镜检见血小板散在分布,无聚集现象。(见图6)我们将患者标本放置半小时后再次检测,EDTA抗凝管血小板计数轻度下降,枸橼酸盐抗凝管几乎没有下降,当放置1小时后,EDTA抗凝管血小板计数仅为22╳/L,枸橼酸盐管下降不明显。这就验证了我们的猜想,该患者血小板聚集、计数假性降低就是由抗凝剂EDTA引起的。我们尽快通知了医生和患者,以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和担忧。 图6 为进一步了解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本人查阅了与此有关的文献,产生的机制可能包括:1)EDTA盐作为抗凝剂诱导血小板膜糖蛋白暴露,糖蛋白与嗜异性抗体反应,形成血小板围绕在淋巴细胞周围的血小板卫星现象。血小板聚集成较大颗粒时,仪器只识别颗粒大小而不能辨别颗粒性质,致使多个血小板被当成单个计数,或被误认为小红细胞而不纳入血小板计数范围,致使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偏低。2)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因为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可能高于健康人,有研究表明大部分人血清抗血小板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阳性。3)此现象可能为一种温度依赖性抗体所导致,其依据是在室温条件下出现血小板聚集现象,也与抗凝时间的长短有相关性。在血常规分析中,造成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因素很多,如血小板聚集(本例中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大血小板的存在,采血不顺等,一定要提高警惕,结合临床诊断、报警信息、标本状态等综合分析,及时推片观察保证结果准确性,以免误诊误治甚至医疗事故的发生。参考文献[1]常菁华,王剑飚.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实验室解决思路[J].检验医学,,(7):-.[2]闫涵.EDTA盐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2例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z1):60-60.[3]高峰,孟红伟,张宏杰.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3例[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4]许文艳,涂云贵,杜巧丽.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8):-,. ◎河南能治疗白癜风的医院中科白癜风医院让天下无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