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学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或称猫瘟病毒,FPV)是猫的一种严重的高度传染性的细小病毒感染。目前由于有效的免疫接种控制,泛白细胞减少症(猫瘟)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偶然发生的猫瘟感染,主要见于未免疫的小猫,尤其是那些来自收容所,农场以及城市流浪猫。 FPV可感染所有猫科动物,还可感染浣熊、长鼻浣熊和貂。 FPV可随动物所有分泌物,尤其是粪便排毒长达6周。 FPV有很强的环境抵抗力,但1:32稀释的次氯酸钠漂白粉可使其灭活。 FPV在环境中较为常见,在外界环境中可存活1年以上,并可经口咽喉部与污染物接触感染而传播。 FPV对快速分化的细胞有亲嗜力,尤其是以下情况:肠道滤泡上皮细胞,引起急性肠炎;造血组织,引起泛白细胞减少;淋巴组织,造成淋巴缺失;子宫中的胎儿,造成胎儿死亡或胎儿小脑发育不全。 临床症状 成年猫的亚临床感染:易感成年猫感染一般是亚临床型,很少出现典型病例。 小猫的全身性感染:小猫猫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最高的。其临床特征与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相似,主要表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顿,40-41℃高热,持续性呕吐,腹泻,进行性脱水。呕吐物通常混有胆汁,粪便呈水样,带粘液或血便。肠袢变厚变硬(象绳子一样),肠道内充盈液体,触摸时小猫感觉痛楚。对细菌性败血症和内毒素血症的敏感性升高。 新生幼猫的围产期感染:在妊娠期结束时胎儿子宫内感染或者胎儿出生后的头2周内感染均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伤,并引起小脑发育不全。感染小猫表现非进行性的运动失调,伸展过度,向一侧跌倒,趴伏于地,意向性震颤。有时,FPV也可侵袭新生幼猫胸腺,引起胸腺萎缩及早期幼猫死亡(退行性小猫综合征)。FPV也可侵害视网膜,引起视网膜发育不良。 胎儿子宫内感染:怀孕母猫感染的唯一表现是经胎盘感染发育胚胎或胎儿,导致早期胚胎吸收(不孕)、胎儿死亡、木乃伊胎、流产或死胎。 诊断 一般可根据未免疫易感小猫表现的急性胃肠炎症状、全身性疾病和产生的泛白细胞严重减少等症状作出猫瘟的初诊。 白细胞严重减少(白细胞总数/ul)是猫瘟一个典型特征,并且在康复前持续2-4天,白细胞减少的程度与临床症状的严重性成正比。 血清化学异常是非特异性的,出现指征常不一致,但其中包括电解质失调(尤其是低钾血症),肾前性氮质血症,以及血清素和肝酶含量升高。 如果白细胞减少持续5天以上或者伴发严重的非再生性贫血,则应考虑为与猫白血病病毒感染有关的类泛白细胞减少症综合征。其它类泛白细胞减少症的疾病包括急性沙门氏菌病,伴发内毒素血症的急性细菌性败血症,胃肠异物穿孔和腹膜炎(如条状异物)。 在研究中可采用血清学诊断(双相血清的中和抗体滴度)、PCR和病毒分离,但这些方法罕见用于临床诊断。 根据肠滤泡的严重坏死等病变作出剖检诊断。 治疗 与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相似,猫瘟的治疗主要是非特异性支持疗法,如输液,注射抗生素,喂服止吐药,精心护理及限食。纠正严重的脱水非常重要,最好经非肠道途径补液。 幼猫感染猫瘟,其死亡率高达50%-90%。要做好预后的监护,直到病猫不再呕吐和腹泻,食欲、体温恢复正常,白细胞数回升等指征表明即将康复为止。但若出现诸如体温过低,休克(内毒素血症),黄疸,继发性细菌或真菌感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则一般提示预后不良或死亡。 预防 免疫接种(英特威猫三联)对于猫瘟的预防极为有效。弱毒疫苗(活苗)和灭活疫苗(死苗)均非常有效,但以弱毒因免疫产生的保护力最好,更快。这一点对于诸如收容所等高度危险环境中的猫(因为这些猫成群饲养在一起)很值得考虑。可采用非肠道途径或鼻内途径接种疫苗。 对于小猫,一般在12周龄接种可克服母源抗体的干扰。 对于常规免疫程序:8-9周龄进行首免,然后每2-4周重复免疫1次直至12-14周龄,至少应接种2次。 疫苗厂家推荐以后每年加强免疫1次,但实际上并不需要。其抗体滴度和对攻毒的抵抗力至少可维持3-4年,甚至更长,因此小猫在进行2次基础免疫后,1年后再做一次补强免疫,以后每3年加强免疫1次即可。 怀孕母猫和4周龄以下小猫只能使用猫瘟灭活疫苗。围产期接种弱毒疫苗可感染未出生的胎儿或新生幼猫的小脑。 北京治白癜风哪家好北京治疗白癜风术多少钱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dmk.com/mbyxg/240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