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TCP)是多个学科的临床医生均会遇到的疾病,增加各学科医生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并了解自己所在科室TCP患者的特殊性,对于正确处理这一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近期,由《中国医学论坛报》主办的“第二届多学科共话血小板减少症研讨会”在武汉召开,会议在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胡豫教授的主持下,专家们围绕妊娠期血小板减少、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及肿瘤相关血小板减少的诊疗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临床医生答疑解惑。现总结专家主要观点与大家分享。 专家现场合影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诊治 1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医院产科梁梅英教授 医院产科中心统计的资料显示,在例妊娠期首发血小板减少的产妇中,病因诊断以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为主,约占63.5%,随后依次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血液系统疾病及免疫系统疾病。在临床上,首发TCP的病因学诊断十分重要。外周血涂片及筛查免疫疾病有助于病因辨别,必要时行骨穿。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血液科梅恒教授 TCP妊娠患者GT和ITP的鉴别至关重要,两者均表现为单纯血小板减少,但后者明确为免疫相关疾病,激素治疗有效,但前者是生理现象,无需干预。 梁梅英教授 临床根据发生时间和血小板下降的水平来区分GT和ITP,如血小板仅为轻中度减低,且发生在妊娠中晚期,产后可自行恢复正常,临床上多将其界定为GT;如发生较早且血小板明显减低时,即归入ITP,特别是在妊娠早期血小板即<50×/L的患者。 医院血液科彭军教授 医院血液科的一项单中心研究结果表明妊娠ITP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pg/ml,明显低于GT患者(多pg/ml),这提示TPOpg/ml或可作为一诊断指标有助于GT和ITP的鉴别。 2妊娠期血小板减少严重程度的评估梁梅英教授 孕期患者凝血因子水平增加,血液为高凝状态,仅根据血小板水平无法准确判断出血倾向。医院产科2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例孕期血小板<30×/L(妊娠期重度TCP)的患者中,仅血小板<10×/L者才表现出不同程度出血,且无患者发生自发性颅内出血。目前根据血小板数目及出血倾向综合判断TCP严重程度已成为公认做法,那判断妊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血小板阈值为多少?这是临床医生面临的困惑之一。 胡豫教授 凝血功能涉及血小板、血管及凝血因子,不能单纯用血小板计数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血小板的数量多少、功能如何、出凝血状态如何等均需考虑在内。目前普遍把血小板<10×/L定为出血风险极高的界限值,必须进行干预。 3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治疗指征及药物应用问题梁梅英教授 一般情况下,GT无需任何临床干预,定期监测即可。而对于妊娠合并ITP的治疗,纵览各国指南,多数均以血小板<30×/L作为需要治疗的阈值,但年日本多学科专家制定的共识认为,应依据患者的出血倾向决定是否治疗,具体建议为,无出血症状、妊娠早中期血小板>30×/L的患者无需治疗;严密监测有出血倾向者,依据出血倾向及程度给予治疗。 糖皮质激素或丙种球蛋白为妊娠期TCP的一线治疗药物。研究提示,孕期短疗程、低剂量泼尼松治疗更安全。免疫球蛋白的升血小板作用非常明确,副作用少,在分娩前使用对新生儿颅内出血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总体而言,激素与免疫球蛋白治疗孕期ITP患者效果劣于非孕期患者。 彭军教授 鉴于妊娠ITP的特殊性,ITP的常规治疗通常无效,仅有40%左右的患者对一线治疗有应答,需找到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我国山东省开展的一项多中心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一线治疗失败并依赖血小板输注的妊娠ITP患者,重组人TPO(rhTPO)可以有效、安全、快速地提升血小板水平,且对胎儿无不良影响。 4围分娩期处理要点梁梅英教授 医院的经验为孕35周开始口服激素,目标值为血小板>50×/L,维持至39周后计划分娩;或37周开始输丙种球蛋白0.4g/(kg·d)持续5d,血小板上升后1~2周内计划分娩。 分娩时机及方式选择需要依据血小板减少程度、是否伴有合并症、产科并发症及围分娩期治疗后血小板升高的程度综合评估。血小板<30×/L,无出血倾向者,37~38周计划分娩;有出血倾向者争取维持至34周终止妊娠;经产妇、产科情况正常,在输注血小板后可维持血小板计数>30×/L者计划性阴道分娩。血小板<70×/L患者,麻醉方式可采用全麻,控制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的时间为8~10分钟。 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感染科易建华教授 肝病相关TCP常为多因素导致,其中肝病的严重程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慢性肝病时TPO合成减少。除传统方法外,近年来TPO类药物成为肝病相关TCP患者的新治疗选择,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需要基于干扰素治疗的HCV相关TCP患者,TPO类药物可有效增加患者的血小板数,使得基于干扰素的抗HCV治疗能够启动并维持。另外,TPO类药物在慢性肝病TCP患者的围术期也可短期应用,以升高血小板水平达到手术或其他侵袭性操作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凝血酶原时间(PT)5秒的肝病TCP患者,相比血小板数量,凝血因子减少导致的出血可能更重要。 胡豫教授 目前脾栓塞治疗ITP的疗效受到怀疑,栓塞后剩余脾脏代偿性扩大,门脉高压状况依旧无法解决,血小板再次下降;若栓塞过大时还会引起脾脓肿,需要二次手术,因此除非肝功能Child分级C级,不建议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肿瘤相关血小板减少 医院内七科刘波教授 肿瘤患者出现TCP时,在排除骨髓转移、全身感染等因素后应积极治疗,如当血小板<10×/L时输注血小板+TPO。在化疗期间出现TCP会导致化疗延期或药物剂量减少,患者死亡率升高3.3倍,因此,在治白癜风广州哪家医院好怎样预防儿童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