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是促血小板生成药物,能够减少严重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降低患者血小板输注需求,具有较高的客观有效性,并且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良好。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等组织了相关领域的多学科专家学者制定了《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年版)》,作为临床医师有效、安全地应用rhIL-11的重要参考。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IT)

对于CIT的治疗通常采取调整化疗方案、输注血小板和/或给予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当患者存在明显的出血倾向时,需要输注血小板治疗;而患者虽未出现明显的出血症状,但PLT很低(≤10×/L),存在较大的出血风险,或者PLT较低(≤20×/L)伴发热时,需要预防性输注血小板。

促血小板生成药物除了rhIL-11外,还有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TPO受体激动剂罗米司亭(Romiplostim)和艾曲波帕(Ehmmbopag)。目前,只有rhIL-11和rhTPO获得我国CFDA批准用于治疗CIT。

1CIT的有指征治疗

目前认为化疗后6~24h即可开始应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rhIL-11推荐剂量为50μg/kg,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用7~14天,直至血小板计数≥×/L,或至血小板

绝对值较基线提高50×/L时停药。在下一个周期化疗开始前2天和化疗中不得应用rhIL-11。治疗流程见图1。

2CIT的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用药的目的为预防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或保证化疗能够按照预定计划顺利进行。

一般认为CIT出血的高风险因素包括:

(1)既往有出血史;

(2)化疗前PLT<75×/L;

(3)接受含铂类、吉西他滨、阿糖胞苷以及蒽环类等药物的化疗;

(4)肿瘤细胞骨髓浸润所造成的血小板减少;

(5)体能状态ECOG评分≥2分;

(6)既往接受过放疗,特别是长骨、扁骨(如骨盆、胸骨等)接受过放疗。

如果患者既往化疗后发生Ⅲ/Ⅳ级血小板减少、本周期化疗结束后有血小板下降趋势,存在出血高风险因素,推荐化疗后6~24h开始预防性应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如果患者无出血高风险因素,推荐在PLT<75×/L时开始使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至化疗抑制作用消失,且PLT≥×/L时停药。rhIL-11推荐剂量为50μg/kg,皮下注射,每天1次;但是在下一个周期化疗开始前2天和化疗中不得应用rhIL-11。

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减少

1有指征治疗

白血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有指征治疗治疗流程参见图2。

2白血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一级预防

白血病患者出血的高风险因素,包括:

(1)疾病恶性程度高;

(2)既往有出血史;

(3)接受高剂量阿糖胞苷、地西他滨等药物的化疗;

(4)体能状态ECOG评分≥2分;

(5)合并感染。

对于接受高出血风险化疗方案的急性白血病(AL)患者,无论治疗目的是治愈、延长生存期或是改善疾病相关症状,均建议化疗后预防性应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rhIL-11等)。通常采取化疗后6~24h应用rhIL-11,50μg/kg,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用7~14天,或至化疗抑制作用消失,且PLT≥×/L时停药。

再生障碍性贫血所致血小板减少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制定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年版)》中,推荐rhIL-11用于AA的促造血治疗。rhIL-11推荐用法:50μg/kg,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用12周,或至PLT≥×/L时停药。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版)》推荐促血小板生成药物用于ITP的二线治疗,或存在严重出血或出血风险伴PLT<10×/L的ITP患者的紧急治疗。

原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制定的《临床路径释义—血液内科分册(年版)》推荐rhIL-11用于ITP的急症治疗。一般认为,此类药物起效快(1~2周),但停药后疗效一般不能维持,需要进行个体化的维持治疗。

临床研究证实,rhIL-11治疗慢性难治性ITP均能够有效地升高血小板计数,减轻出血情况和改善临床症状。rhIL-11给药方法:50μg/kg,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用14天;或至PLT≥×/L时停药。

应用rhIL-11需特别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呢
治白癜风长春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dmk.com/mbyjg/990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