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切除属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二线治疗,不做首选,对疾病有一定的疗效,但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治疗手段,临床有不少病人出现脾切后病还没好的情况,得不偿失。

  脾切除对于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意义

  脾的主要功能是过滤和储存血液。同时,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量的25%,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嗜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

  人类为了抗击外来或内在消极物质对人体的影响,进化产生了免疫功能。人体一旦识别血流中的坏分子,例如各种细菌、病毒、肿瘤、寄生虫等等,就会开始动员人体的免疫单位进行打击。而这个主战场就在于脾脏。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基本原因就在于作为人体正常成分的血小板被误认为坏分子了。

  这个误认的过程十分复杂,这里简单的举个例子说明,方便各位理解,我们人体对于外来坏分子的识别十分智能,首先是将这个坏分子大卸八块,这是一条腿,那是一个胳膊,类似这样,然后有抗原递呈细胞,相当于出现场的警务工作者把这些胳膊、腿交给B淋巴细胞,相当于法医科,让法医科的B淋巴细胞去拍照片,就是制作抗体,然后让免疫细胞对照照片去攻击坏家伙。

  那么每个人对于外来坏分子的切割过程是不一样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人,他的免疫细胞拿到的照片,比如是个胳膊的照片,长得很像他自己血小板的胳膊,那么,他自己的血小板就遭殃了。这就是疾病产生的原因。

  切除脾脏后人体的B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数量明显减少,这样就大大抑制了体液免疫,绝大部分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体液免疫是占主要地位的,照片少了,免疫细胞对于血小板的攻击也大大减轻,这样疾病就得到了控制。

  但是,切脾治疗对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并不是百分之百的,也就是说,另有一部分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的主要免疫部位并不是脾脏,有的病人破坏血小板的主要部位在肝脏和淋巴结,这样的病人切脾疗效欠佳。

  临床上开展脾切除治疗ITP仍然有一定的困难,因为脾脏切除术本身手术的风险,并且很多患者认为ITP(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为一种良性疾病摘除脾脏无法接受。

  同时脾脏切除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也并不适合每一个患者,脾切除的治疗具有弊端:往往只能短期内看到疗效,时间一长,疾病都会出现局限效果,疗效无法恒久,且复发率较高,得不偿失,因此选择脾切治疗需谨慎。

  『注』

  如果您对本文有疑问、对疾病与治疗有不懂的问题,可添加下方   血小板减少病友会







































让白癜风患者直面异样眼光
名医送白癜风患者健康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dmk.com/mbyjg/8651.html

------分隔线----------------------------